第155章 远期政策(1 / 2)

自从允许族人拥有私人财产,民众们的生产积极性极大提高,经济极速发展的同时,也涌现出一批富豪家族。

尤其是早期加入的一些家族,借着先发优势积累的财富越来越多,有些比较勤劳的个体农户,一有结余就囤积田产、收购商铺、房产,积极投资扩大家族产业规模。

而财富具有聚集效应,也就是钱生钱现象,有钱的人愈发有钱、贫穷的人更加贫穷。

这种现象是客观存在的,自古中外都有所认知。

在古代中国称之为土地兼并问题,影响着王朝兴衰周期,而在国外则被称为马太效应。

如果放任不管,要不了几代人,自然就会形成庞大的家族。

这些富裕的家族门阀,势力庞大之后,则更加难以限制。甚至会相互勾结,形成利益共同体,垄断行业、修筑生意门槛,让身世普通的族人,难以获得公平的竞争机会。

若是等到那时,再去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付出的代价就大了。

历朝历代,削藩都是件技术活,一个不小心,都有可能会演变成王朝的重大危机。

针对于这种现象,汉武帝给出过他的答案,那就是史上第一大阳谋,推恩令。

简单来说,就是由从前的嫡长子继承制,改为长子、次子、三子共同继承。当然,这里指的是管辖区域。

如此一来,早期册封的诸侯贵族,上一代是州刺史,下一代后人就被拆成了几个郡守,再过一代变成县令,最后就成亭长了。

要不了几代,就算是皇亲国戚,也有可能流落到织席贩履的地步,这并不是开玩笑,汉景帝第九子,中山靖王刘胜之子刘贞后人,刘皇叔此处就有脏话要说。

而白帝推行的则是迷你版、经济推恩令,并且做的更加彻底。族人遗产由其子嗣无论男女一律平分,不偏不向。

那些大户人家,一生就算积累再多的财富,传给下一代,就化整为零分成好几份。

而且这些先富起来的家族户主,往往老婆还特别多,生出一大堆孩子。

于是越是有钱,后代越多,遗产拆分的也就越碎。

这样就能大大减缓白帝城居民的财富聚集效应,白帝城可能会出现规模庞大的公司,但出现庞大家族的可能性大幅降低。

至于这些同宗同族的后人们,以后会不会再私下联合到一起,白帝就完全不太担心。

如果同宗就能永远保持和睦的话,那么炎帝和黄帝就不会打起来,姜氏也不会把有熊氏坑往死里坑。

这不能怪白帝机关算计,毕竟他卡了不会增龄的bug,逼迫着自己不得不眼光放长远,制定更长久、合理的政策。

在白帝看来,自己终归是孤家寡人,必须站在大多数族人的立场上制定政策,这样才能获得最多数人的支持,保证自己统治稳固。

对他来说,让绝大多数族人,都能过上幸福的一生,绝对要强过于扶持出一个、或几个大家族安全靠谱。

……

姬元14年 秋 又是一个丰收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