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野外游荡的母系氏族,完全没有抵抗能力,在确认白村的人不会伤害她们后,会毫不迟疑的选择加入。
而那些父系氏族同样不是白村村民的对手。
且不说遇到渔船毫无进攻手段,就算在陆地密林中遭遇,哪怕以多欺少,猎手们也丝毫不惧,实在打不过撇一颗防身用进攻手雷,他们就冷静下来跪下磕头了。
这些自然演化的父系氏族,大多都源自于盘骨宗族,融合他们难度不大,抓回村让他们看一眼姬白的神器消防斧,他们就全服了。
这柄消防斧就挂在村长家大门的门头上。
然后是经过一年的劳动改造,让他们习惯村里的生活,之后就可以获得自由村民身份了。
这些人基本上没有洗脑失败的情况出现,他们更不会逃跑,因为除了这里,没有地方能喝到果酒、甜米酒。
吸纳原住民是现在主要的劳力来源。
于此同时,为了促进人口增长,村中实行一夫多妻制度,家家户户都有两三个孩子,她们特别能生。
村民们很快意识到,家里的孩子越多,自家能开垦、耕种的田地就越多,自然也就越富有。
照此发展下去,白村的人口必然会翻着倍的提高。
没有战争,以及拥有先进的狩猎技术与工具,男性的伤亡率大幅度减少,最多再要两三代人,男女比例就趋近于平衡。
姬白完全不担心人口问题,人口的增长速度,远远赶不上食物的生产速度。
这点毫不夸张,做个简单的计算就知道了。
就拿村中的主食水稻来说,仅仅经过几年的选育,亩产根据农人的水平不同,就能达到100斤到200斤左右。
虽然和现代水稻 动辄亩产900多斤来比,相差甚远,但已经是相当不错了。
要知道除了种子不如现代杂交水稻,以及施的都是有机肥外,管理稻田的水平,可都是看齐现代农业的,他们甚至能一年种植两季水稻,这就相当于产量翻倍。
再借助耕牛、铁质农具,平均一名农人,能管理6到7亩田地,所得的年产出,粗略计算能供养5、6个族人食用。
农耕文明的生产力就是如此恐怖,只要有地就不缺吃的。
随着育种和种植经验的积累,水稻年产量还在逐年提升,再加上江南地区气候适宜,有大片的区域适合耕种,直到后世这里都是闻名天下的大粮仓。
更何况他们还掌握着放牧技术,拥有着大片肥美的环山原牛牧场,以及一望无际的村北野羊草原。
为了管理日渐庞大的村庄,姬白吸纳了许多年轻女官,来帮助他进行日常管理,比如调解纠纷、注册登记等等。
女官的招聘条件很简单,聪明、漂亮、能干。
都是些收税、审计、婚姻登记、上户口之类的文职工作,用身强力壮的男性族人就太浪费了。
姬白没有重男轻女的观念,村里的男女都能受到同等的教育,受过教育的女性族人能力并不差。
尤其是新一代成长的孩子们,她们从小喝羊奶、吃肉长大,脑袋瓜聪明的很,身材更是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