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世界bug(2 / 2)

谁不想一直做这群原始人的土皇帝呢?实在是太过逍遥快活。

看来以后更要分外小心,毕竟死一次就小一岁,这谁受得了。

他还探望过族长,族长同样也有类似的困扰。

她清楚自己的年岁,按照常理来讲,自己早就该老死了。

可最近她除了皱纹变多、头发变白外,精神状态反而比之前还要好。

不光是族长,村里的老人平均年岁都有提高。

她们自从来到江滩新村,吃的好、不用为生存担忧,还有基础的草药医疗,除了之前有隐疾重病,或是本来就非常衰老,村中很少有去世的。

这种情况让姬白又有些希望:“莫非大家生活条件变好,都老得慢了,只不过我比他们老得更慢?”

他可是清晰的记得,通过自己手上的疤消失判断,上次复活时自己的年纪是24岁。

或许现代人24岁正值最好的年纪,几年时间看不出变化,到了30多岁后才开始急速衰老。

他也只能如此安慰自己。

村子一再扩建,三环都初具规模。

不过内环和二环城墙是厚厚的石头墙,尤其是二环城墙,足足有3米厚、5米高,梯形状,城墙上面有路是能走人的。

由此可见这些年来,这帮人开了多少矿,打了多少铁,几乎家家户户都有铁质工具。

之前的小石洞也扩建成一座山中粮仓,二傻成立了爆破小组,利用硝酸甘油,能非常有效率的开山挖洞。

炸出来的石头,一部分原地扩建密林研究中心防御建筑,剩下的用牛拉车,运回村盖城墙。

密林研究中心依着小河,背靠小石洞,外部围着厚厚的石墙,由早期加入的氏族严格把守,这里的防御程度比河滩村还要夸张。

其他地方的分部,也隐隐有发展成村庄的趋势。

就比如环山原牛牧场,负责在那里放牧的族人,凭着盘骨氏族之前的村落遗迹,仿照河滩村的样式,新建了一座沿湖小村落,不过建材用的都是木质的。

沿江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处小码头,它们发挥着驿站的作用,把上下游的猎获,传递运送回村。

在码头值班的村民嫌回家麻烦,开始在那里修建房屋定居。

有些猎手、樵夫,喜欢在那里常住,定期把猎获运回村庄,同时取走一些工具、食物之类的补给品。

发展是好事,但发展同样伴随着问题。

在一切向好的同时,村民间的矛盾日渐增多。

说起来也奇怪,村民们已经好几年没饿过肚子、没挨过打、没受过冻了,怎么就会有矛盾呢?

这也不难理解,就比如挑大粪这工作,每次族长安排人去干,总会诞生出一个充满怨气的受气包。

再说种地这事,人和人不一样,有人出力多,就有人出力少,反正食堂都有饭吃。

认真干活儿的看见摸鱼的,心里就会不爽,这也难免起争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