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深秋,白村各个仓库都是爆仓状态。
村长家的地库被堆满,村民的自建房中,也被征用为临时仓库,用于存放食物,只给他们留下一张床那么大的空间用来睡觉。
肉干、鱼干、干果堆成山。
炒制的松子、榛子、板栗一麻袋一麻袋的堆放在仓库里,橡子被磨成面粉,装了一坛又一坛。
天气愈发寒冷,村民们都不怎么出门了。
除了渔 猎 樵 每天还出去一趟,其他人都喜欢窝在村子里活动。
匠人们沉浸在改进工艺中无法自拔。
铁匠和木匠们合作,用初代机床制造二代机床,提高机床精度,然后在用二代机床,制造更精细的零件,制造三代机床。
最明显的特征就是,水车上的铁质传动零件越来越多了,逐渐替换木质零件。
石匠们又开始在村内大兴土木,加盖仓库和住房。
随着建筑物的增加,原先的村子显得有些局促,他们还打算扩建村庄,围出更大一片地。
白村长随手在村子地图上画了一个圈,告诉他们这就是村庄二环,照着这个圈建石头围墙。
农人们不甘心农田闲着,从野外挖来各种各样的野菜,尝试着种植。
经过一次从播种到收获的完整耕种过程,她们积累了相当的农业经验。而且在她们之前的印象当中,有些可食用野菜是能够过冬的。
小孩子们也有了自己的教室,课程逐渐完善,代课族长渐渐固定下来,她们各有擅长。
村民们的娱乐活动是打毛衣。
秋季收获的羊毛,经过清洗、梳理、纺纱、捻线,制作出一卷一卷的毛线。
白村长教会大家如何用两根筷子织毛衣,男女老少迅速沉迷其中无法自拔。
尤其是女性族人,更是乐此不疲。
两根编织棒不断机械的重复,让她们进入一种类似冥想的状态,看起来是那么的平静放松。
大雷给姬白织了一个毛线裤衩,巨雷给他织了一条毛线秋裤。
不过被他婉拒了,他觉得还是麻布面料穿着相对舒适一些。
白村长有更先进的防寒方案。
他让村民们平时屠宰时注意收集野鸭羽毛,剪碎了缝在柔软的小羊皮之间,做成轻便又保暖的羽绒衣、羽绒被。
目前也只有村长能穿的起羽绒服。
但鸭子这种生物繁殖很快,一颗鸭蛋27、8天就能孵化,而小鸭子差不多喂半年就能下蛋了。
预计要不了几年,就能普及给村民。
农闲季节,闲来无事的村长,开始教村民们烧玻璃。
他家的木窗天气炎热时,敞开着透光还没什么问题,还能通风透气。
可一旦到了深秋,再开着木窗、木门,房间里就有些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