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酿酒与造车(2 / 2)

他熬了几个夜晚,编写出识字教材,先教会族长们拼音,以及对应的文字,然后再让她们给小朋友上课。

族长用几块长木板拼成一块大木板,用木炭棒当粉笔,每天上午教孩子们认字、说话。

村里的一些工匠,也被姬白要求去听课学文字,通过识字考试后的奖励,就是一套笔墨纸砚。

可以让她们记录日常工作中获得的经验信息。

至于白村长倒是不用那么麻烦,族人会的技能,他去看一眼就完全记在脑子里,其信息保留程度,完全胜过了纸张。

就比如大傻打铁时,只需给白村长演示一遍,烧成什么颜色状态下可以出炉捶打,村长就能记得清清楚楚,甚至比大傻记得还要清楚。

他能把现实中的铁块发热颜色,和记忆中的发热颜色,进行实时图像对比,无比的精确。

有时候他甚至觉得,自己这照片记忆能力,才是最强最实用的金手指。

光是学文字还不够,还要教村里的木匠简单数学、几何。

要想初步解决陆地上的运输问题,至少要造出手推车。

虽说现在村里有许多劳力士,但推小车的劳力士,肯定比背背篓的劳力士,运货运的多。

说到造车,就要造轮子。

造轮子这事情听上去简单,其实一点也不容易。

在道路基建约等于零的远古时代,小轮子根本行不通,越野能力极差。这或许是现代出土的古代战车,都是大轮子的缘故。

如果要造大轮子,那么锯大树的截面就行不通。

树越粗越难砍伐,后期加工的难度也是成倍提升,更何况做出来的实心木轮,结实归结实,但太过沉重,失去了省力的初衷。

白村长采用的解决方案是传统工艺:“??(rou)木为轮”

具体做法是用许多根陶管,拼接成一条长长的通道,一头弯曲向下,对接一口大陶锅。

在大陶锅内烧水,让水蒸汽通过陶管,就可以在陶管内熏蒸 修理规整的方木条了。

木头有个特性,被水蒸气加热后,会变得柔软不易折断,木质纤维会变得容易弯曲,但冷却后又会变得坚硬,并保持冷却后的形状。

这时候可以把它们弯成半圆形,卡在模具里固定,等待它们冷却,制作出一根半圆弧。

最后把两根半圆弧用榫卯扣在一起,再添加上固定辐条,就是坚固浑圆的大车轮。

而模具的精度,就是决定车轮圆不圆的关键因素。

这就需要用到圆规。由于圆规原理太过简单,就不过多赘述。

简而言之,就是把绳子一端固定,另一端栓根碳棒,拉直绳子画线。

在结实的厚木板上画圆,然后围着圆弧,打上一系列圆木钉,或铁柱。把蒸过的木条围在铁柱外侧固定,冷却后就能做车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