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和晏殊(2 / 2)

【又没过多久,郭皇后因和其他妃子吵架,不小心误伤了宋仁宗。】

【皇帝本来就对刘太后的破败婚姻不满意,加上宰相吕夷简也和皇后不合,就撺掇皇上把皇后废了。】

【范仲淹不同意,二人就开始了激烈的争吵。于是刚入京几个月的范仲淹又被贬了。】

【范仲淹被贬后,因为治水有功又被调了回来。】

【范仲淹回来没几个月,又和宰相干上了,他看不惯宰相拉帮结派,于是就举报了他。】

【而宰相又污蔑他越职言事,勾结朋党,挑拨君臣关系。】

【几个回合下来,范仲淹又被贬了。】

“这也……太刺激了吧。”

“才多久啊,就被贬了三次。这也太勤快了。”

【几年时间,三次被贬,范仲淹的朋友梅尧臣操碎了心,给他写了一篇《灵乌赋》】

【范仲淹给他回了八个字,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看懂的人都沉默了,宁可直抒胸臆、为抒发出自己的思想而死亡,也不想沉默无言而苟且偷生。

晏殊看向天幕,这样的人为何还要与他相比,他自认远没有范仲淹的正直,甚至说是耿直。

【而这一次,范仲淹没有回到朝堂,而是去当将军了。】

【1038年,西北地区的李元昊,打算单飞称帝,不认大哥了】

【而大宋也没把西夏这个小弟放在眼里,结果是屡战屡败。】

【折腾了一年多,宋仁宗这时候想起了范仲淹。】

【范仲淹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平定战事,他在边疆三年,一边修城池让老百姓有安稳的地方住,一边该打就打该谈就谈。宋仁宗大悦。】

“这人打仗这么厉害,我还以为一个文臣只是个绣花枕头呢?”

“兄弟,好歹还有君子六艺呢,不说多强,也不能太差吧。”

【而晏殊这一边,依旧在找到稳稳当当。西北战局稳定后,朝臣们联手举荐范仲淹当副宰相】

“这个晏殊可真是,顺风顺水,一点苦没有啊。”

【此时的大宋内忧外患,急切需要改革。】

【随后,宋仁宗,范仲淹和富弼进行了头脑风暴,就有了着名的《十事疏》】

【于是筹备了一个月进行了轰轰烈烈的改革,而改行的就是饭碗再分配,从富人碗里给穷人匀出一口饭。】

【一些权贵便抨击范仲淹,而这个时候,范仲淹却主动请求辞职。】

【因为范仲淹意识到,大宋目前的格局还算稳定不需要新政,而且宋仁宗不愿顶着压力改革了。】

【所以,新政仅实施了一年多,便被废除了。】

“啧……那这改革有什么用啊。”

“就是,一年,地方官前脚刚宣布新政,后脚就来消息说废了。”

“哈哈哈,应该没那么夸张吧,不过就一年,感觉和不改没什么区别。”

【不过15年后,又一个人站了出来,他就是王安石。】

【而另一边的晏殊,在这期间稳稳的当上了宰相。】

王安石听到自己名字,刚要用心记下来,看看有没有用的上的。

结果,就一句?说完他名字就没了?

好吧,这也不是他的主场,是人家两位的,不说就不说吧。

【1046年,范仲淹到了邓州,他的好朋友给他寄来一幅画,并且说他被贬来这些年干的不错,还重修了岳阳楼希望范仲淹给岳阳楼美言几句。】

【于是便有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这人可真是忧国忧民呐。”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样的深度,我等远不及也。”

“这才是真正的心系天下!”

晏殊笑笑,看来自己没有看错人,这样的人是他选出来的,自己脸上也有光啊!

【1052年,此时的范仲淹身体已经不好了,但是皇帝让他去另一个地方上任,不能不去呀。】

【而就在这一年的6月19日,范仲淹在赴任途中不幸病逝。下葬后,宋仁宗赐谥号文正。】

文正!是文正!

范仲淹激动的都站不稳了,天晓得,他居然能有这样的荣耀!

就这两字,感觉自己之前受的苦都无所谓了,不就是贬嘛,使劲贬,他就去地方干实事,那可是文正啊!

范仲淹表示,他需要很多时间来缓缓。

晏殊有一瞬间的惊讶,不过没什么,以他说的那些话和功绩,担得上这俩字。

【另一边,晏殊因病辞职,宋仁宗却舍不得。1055年,晏殊病逝。宋仁宗心痛不已,辍朝两日。】

“这晏殊真得宠,为了他,都辍朝了。”

“可不是嘛,命真好。”

评论[世人都想做晏殊,世人更需范仲淹。]

“要我就选晏殊,一辈子没吃什么苦,顺顺利利寿终正寝,还得帝王喜爱,简直就是祖坟冒青烟了。”

“我喜欢范仲淹,虽然经历不好,但也是轰轰烈烈活一场,挺刺激的。”

[范仲淹是北宋第一名臣,甚至是整个宋朝第一名臣。文能治国,武能安邦。千古名相。晏殊是手里抓了一把王炸,牌也打得不错。范仲淹是抓了一手稀烂的牌,却打出了一手王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