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权宦安德海(2 / 2)

话说这同治皇帝呀,打小的时候起,便对其母后身旁那个贼眉鼠眼、成天只晓得讲些阿谀奉承话语的太监心生厌恶。

因为他觉得这安德海,生得一副尖嘴猴腮之相,两只眼睛滴溜溜地转个不停,仿佛无时无刻不在算计着什么。

虽然每日围绕在太后身边,尽拣些好听的话来说,哄得慈禧太后心花怒放。

可同治皇帝却不吃他这一套,小小年纪的同治心中已然开始明辨一些是非善恶了。

待到同治皇帝开始读书之后,他与安德海之间的情况愈发严重起来。

李鸿藻等诸位帝师们,不断向同治皇帝灌输着要学会辨别君子与小人的道理和观念。

这些教导犹如醍醐灌顶一般,让同治皇帝对于周围人的品性有了更为清晰深刻的认识。

如此一来,同治皇帝越发觉得这安德海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卑鄙小人。

他那副谄媚讨好的模样,以及背后可能隐藏着的种种阴谋诡计,都令同治皇帝感到无比的反感和憎恶。

然而,聪明狡黠的安德海很快便敏锐地察觉到了同治皇帝对自己所散发出的深深敌意。

这种由皇帝所散发的敌意就像冰冷的寒风一般,让安德海感到不寒而栗。

深知自身处境危险的安德海,便开始绞尽脑汁地思索应对之策。

但是皇帝毕竟是皇帝,要是想要皇帝不好过那就只能借太后的手,于是安德海决定采取一种“阴险狡诈”的手段——向慈禧太后告状。

随后的日子里他发现同治皇帝在学习上稍有懈怠或者出现些许差错时,便会添油加醋、绘声绘色地向慈禧太后描述一番。

“主子啊!您是不知道啊!这几日皇上读书总是心不在焉,常常打瞌睡呢!”安德海故作忧心忡忡地说道。

“还有还有,昨日先生布置的功课,皇上竟然一道题都没做对,真是让人担忧啊!”安德海继续煽风点火。

慈禧太后听着安德海的禀报,脸色逐渐开始变得阴沉起来。

她本就对自己的独生子同治皇帝寄予厚望,希望他能够成为一个优秀的君主。

可是如今却听到这些关于儿子不好好学习的话语,心中不禁怒火中烧。

于是当慈禧太后听完安德海的谗言之后,自然不会轻易放过劳累一天的同治皇帝。

慈禧太后会严厉地责备同治皇帝,甚至可能会施以惩罚,比如罚抄经文、减少膳食等。

就这样,日复一日,安德海不断地在慈禧太后面前告同治皇帝的状,导致同治皇帝遭受了一次又一次的责罚……

日子一天一天的过去,同治皇帝心中对于安德海的怨恨越来越深。

量变最终会达成质变。

终于,同治皇帝暗下决心,终有一天要将这个可恶的安德海彻底铲除,以解心头之恨。

可是近日却传来安德海这个“太监”竟然出宫采购自己新婚所需要的物件了,这让同治皇帝怎能不生气。

不过很快同治皇帝便意识到机会和危难往往是并存的,也正是有了安德海出宫的这一次机会才让年幼的同治皇帝有了办法能够铲除他。

这个时候已经有些聪明的大臣意识到,此次安德海虽说表面是风风光光,不过能不能活着回来还是一回事呢。

毕竟安德海得罪的人实在是太多……

同治皇帝先是令人私下调查安德海所犯下的种种劣行。

这一经调查,很快安德海的劣性就被调查了出来,首先就是收受贿赂,他所收受的珠宝金银足足有十几箱。

其次,也是最为重要的一条就是结交洋人。

这可是整个大清王朝都无法容忍之事!想那大清王朝道光,咸丰两朝在面对洋人的时候,没少签订那些丧权辱国的条约,割让土地、赔偿巨款,使得国家元气大伤,百姓生活苦不堪言。

到现在一个小小的太监安德海竟然敢与洋人勾结在一起,这让人心中不禁生疑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不可告人的目的呢?

要知道,安德海作为一个太监,本应安分守己,伺候好自己的主子慈禧太后便是。

但他却不知死活地去结交洋人,这种行为简直就是在公然挑衅大清王朝的尊严,更是与朝廷上下所有的官员作对!

他这样做,无疑是将自己置于众矢之的,成为众人眼中的过街老鼠。

当同治皇帝和恭亲王等王公大臣在得知此事后,皆是怒不可遏。

他们深知,如果任由安德海继续胡作非为下去,定然会损害大清王朝的利益。

于是,经过一番周密的谋划,他们布下一张天罗地网,等着安德海自投罗网。

很快,安德海便往这张网去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