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章 倭寇来了(1 / 2)

兵部尚书张叔夜走出朝班,躬身行礼说道。

“陛下,现在应该商议一下,派哪位大臣去接守幽州?”

听到他的这句话,下面的大臣神态各异。

毕竟,由于幽州地区长期脱离北宋,幽州的汉民族意识逐渐淡薄,民族同理心开始缺乏。

这使得幽州民众对被北宋收复这件事有消极、抵触情绪。

所以这是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守好了没有功劳,要是丢掉了那可是千古罪人。

赵元看了一眼下面的群臣,缓缓的问道。

“各位大人,可有推荐的人选?”

众人纷纷的看向张叔夜,毕竟他是兵部尚书,像这种得罪人的事情,还是他来干比较好。

张叔夜看着众人的目光,心中不禁一阵的咒骂。

有好事的时候,你们都是争先恐后,现在了倒是知道礼让他人了。

无奈,他只好上前一步,大声地说道。

“陛下,臣认为,陕西制置使张浚,可以担此重任。”

听到张叔夜竟然推荐张浚,众人又是一阵议论。

“张浚,这个资历太浅吧。”

“这家伙是个文臣,能守住幽州吗?”

“在陕西,也没有什么大的政绩。”

赵元低头想了一下,张浚确实是比较合适的人选,而且现在西夏已经投靠大宋,金人也不敢擅自在陕西开战。

现在陕西,山西名将如云,已经不是大宋的主要的战场。

但是,他还是要做个样子,征询一下大臣的意见。

“李纲,你认为如何?”

赵元将目光投向了当朝的宰相李纲,众人看到皇帝又向当朝的宰相询问,顿时很多人撇了撇嘴。

陛下,你是连装都不愿意装了,现在多大宋朝廷上下,谁不知道李纲现在是你的应声虫。

本来李纲当上宰相以后,文官集团对他抱有厚望,总想可以恢复前朝的文官的荣光,重新把这些武官踩在脚下。

没有想到,李纲上任后,针对皇帝提出的各种国策,全部赞成,无一反对,人们在背后称他为影子宰相。

果不其然,李纲缓缓的走出朝班,躬身行礼说道。

“臣认为,张浚也是比较合适。”

赵元点了点头,在历史上李纲对张浚的评价就很不错。

李纲多年前住在闽中,闭门不出,专心调养身体,治疗疾病。

那时,张浚从朝廷退隐,来到海边,谦逊有礼,亲自到访李纲。

他们两个人在酒席间畅谈,分享欢笑,交流心声。

从张浚的言谈中,李纲听到了许多深刻的见解,张浚反思过去的错误,深刻理解当今的时务。

张浚常说,帝王的德行、功业和霸略,都取决于君主的心术,关键在于如何实现这些目标。

李纲认为在国运衰微之际,天意或许会转好,张浚将辅佐圣主,恢复祖宗的伟业,除了张浚,没有谁能担此重任。

李纲对张浚的评价相当的高,所以赵元问了一下。

“好,那就这样决定了,张浚任幽州,率兵3万西军,立即赶赴幽州。”

‘是!’

高俅此时又上前一步,大声地说道。

“禀陛下,前几日军器监研发的爆破竹桶已经下发沿海军哨。”

赵元听后点了点头,陈规最近又鼓捣出了一点新东西,听说效果还不错。

就是把一个竹筒装满火药,铁渣,铁钉,利用引绳,点燃桶内的火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