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齐王?那来的齐王?(2 / 2)

是因为交给自己兵权,又觉得不放心了?

赵元百思不得其解,算了不想了。

此时,过来传手谕的太监总管正要去杨家传旨。

“等等,我与你一同前去,顺便看看齐王妃长什么样。”

太监总管一听,心里直打鼓,这齐王他可不敢得罪,连忙低头哈腰地在前面带路。

整个东京城,现在谁不知道齐王是大红人,虽然这风光能持续多久,谁也说不准。

“你怎么没跑?”

赵元又没头没脑的问了一句,现在他见面打招呼的方式,就是问人家为什么没跑。

这话一出,太监总管差点没摔倒,心里那个苦啊。

只能尴尬地笑笑,用那双可怜巴巴的眼睛瞅着齐王,心里头默默念叨。

我能说我不是皇上心腹,没人愿意带我走吗?

赵元哈哈大笑,他要不是答案,就是喜欢这种感觉。

“杨家现在是什么情况?”

“杨家满门忠烈。。。。”

在马车上,赵元有一搭没一搭的和在旁边陪跑的太监聊着天。

太监总管一边喘着粗气,一边还得陪着笑跟赵元聊天。

他心里那个苦啊,这齐王真是个话痨,自己还得在旁边一路小跑地跟着。

从太监总管的嘴里,赵元这才知道原来杨家将的故事远比自己想象的复杂和悲壮。

他以前只知道个穆桂英,还以为杨家的男人都死绝了,现在看来,是自己太片面了。

这一路上,赵元听得是津津有味,太监总管却是累得够呛。

北宋的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那可是个雄心勃勃的汉子。

他两度亲自挂帅,率领大军浩浩荡荡地去攻打北汉。

可每次啊,都被北汉那边的一位英雄,杨业,还有他那一帮子勇猛无比的杨家将给硬生生地挡了回去。

赵匡胤心里头那个郁闷啊,没能一统北汉,就成了他临终前的一大遗憾。

赵匡胤一走,接力棒就传到了他亲弟弟宋太宗赵光义的手上。

赵光义也是个有能耐的,他接手后没多久,就把北汉给收服了。

北汉一投降,杨业也顺势归顺了北宋,成了朝廷的一员大将。

宋太宗很看重他,专门让他去北方镇守边疆,对付那些总是来骚扰的契丹人。

杨业这人,真的是个战神级别的人物。

有一回,在雁门关那块地界,他愣是带着八千人,把契丹的十万大军给打得落花流水,那场面,简直是惊心动魄。

从此啊,杨家将的名声就像长了翅膀一样,传遍了四面八方。

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后来,宋太宗想收复燕云十六州,杨业又跟着主将潘美出征了。

可惜啊,天有不测风云,杨业最后竟然因为潘美的背叛,在陈家谷那一带遭遇了埋伏,死了。

杨家将的第一代领袖,就这样为国捐躯了,真是让人痛心不已。

不过,北宋朝廷没有忘记杨业的贡献。

为了表彰他的功绩,宋太宗特地让杨业的儿子杨延昭(大家常说的杨六郎)继承了老爹的爵位。

杨延昭也是个了不得的猛将,他继续为北宋抵御契丹人,立下了数不清的战功,让杨家将的威名再次响彻天际。

到了杨延昭的时代后期,北宋和契丹的关系发生了转机。

宋真宗和契丹签订了《澶渊之盟》,两国从此握手言和,一百多年里都没再打过仗,也算是给老百姓带来了一段难得的和平时光。

而杨家将的传奇并没有因此结束。

杨延昭之后,是他的儿子杨文广接过了杨家将的大旗。

不过这时候的敌人已经从契丹变成了西北的西夏人。

杨文广带领的杨家将,主要任务就是保卫边疆,与西夏人作战。

现在杨家被赐婚的叫做杨明月,今年刚满18岁。

杨家

杨老爷子正在大堂里品茶。

一个侍女匆忙的跑了进来,行礼道。

“老爷,宫内来人了,说是齐王和一名宫内总管。”

“齐王?哪来的齐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