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张辰的教育普及计划目前已经开始在整个大汉正式推广运行开来,百姓们对于朝廷让自家孩子上学读书识字的事情是绝对举双手赞同的。
他们之前也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成为文盲,斗大的字一个不认识。只不过哪个时候连吃饱饭都是问题,哪里有多余的精力去想着让自己的孩子上学和读书识字?
如今自己的后代这终于有了靠读书改变命运的机会,这些孩子的父母绝对是很舍得投入的。
在没有了学费和学校提供一餐午饭之后,家长的负担小了很多,再加上张辰的启蒙书店和大汉商会的存在,百姓们给自己孩子购买文具的费用也都在能承受的范围之内。
至于教材这东西,价格也不贵,每一个年级的教材也不过是最多200文钱而已,大家也都能承受。
可以说解决了教材和文具的问题之后,教育的普及已经是大势所趋了。
张辰在全国各地开设的启蒙书店引起了很多读书人的注意,他们原本是对张辰很不满的,毕竟张辰是动了门阀世家的。
这些读书人或多或少都和这些门阀世家有关系的,结果现在张辰直接拿出来教育普及这个大招,瞬间打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而让这群读书人更无奈地是启蒙书店的存在,原本他们对于这个书店还是很不以为然的,但是等他们去了一次之后,直接态度大变。
瞬间秒变真香!
随着真香定律的发动,这群旧派读书人见识到了张辰的教化天下的能力了,一个个老实了下来,准备看看张辰如何对待他们这群读书人。
昭武三年二月,张辰一纸诏令传遍天下。
“朕自北疆起兵以来,发现自古以来的人才选拔方式有诸多问题,故而朕决定推行最新型的公平的人才选拔方式—考举。”
“所谓考举..........”
没错,张辰对待这些旧派的读书人也没有完全的放弃,毕竟没有人才用和有人才放在那里不用是两个概念。
张辰直接拿出来了科举考试这个大杀器,尤其是在有了教育普及这个基础之后,科举制度不管是从各方面来说,都是极其符合眼下的大汉王朝的实际需要的。
虽然科举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不可否认科举确实选拔出来了很多真正的人才。
而且科举制度本质上选拔的就是专业的官员,科举就是为整个官场服务的。
很快这些诏书被张辰以官府榜文的形式下发了下去,无数的读书人都聚集在城门处阅读着张辰的考举榜文。
这个榜文指出了过去举荐制度的巨大问题,同时明确了考举制度的优点和等级。
整个考举制度将所有的人才通过统一考试的形式来进行分级,分成了童生,秀才,举人,进士四个大的层次。
而且很明确的指出了, 就算是上学的学生,需要初中毕业之后才有参加考举的资格。
整个考举的考试内容根据不同层次的考试,内容包含了四书五经以及国家律法,算学和策论等等内容,基本上是想当官员具备的能力都在考试内容之中。
此时那些读书人原本一个个都对张辰推出来的新学是不屑一顾的,毕竟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观念早就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