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件进入了关键时刻。法医的尸检报告最终揭示了周向荣死亡的真相——他并非一刀致命,而是多次受伤导致的失血过多。伤口的分布和深度表明,凶手并非仅仅在一次攻击中造成致命伤害,而是采用了反复的、精准的刺击。
然而,有一个令人困惑的细节:现场只有一把刀。法医推测,这把刀的锋利度和伤口的特征指向同一件凶器。但如果是多次的攻击,且伤口的排列和深度各不相同,那么这是否意味着凶手并非单一行动,可能存在某种协作?如果是这样,那凶手是如何操作的,如何避免彼此间的冲突与暴露?
一、法医的报告:多次攻击
法医在尸检报告中详细描述了伤口的情况。周向荣身上有多处刺伤,其中有三处严重的深伤,几乎可以致命。这些伤口看似是单独的刺击,但每一处都有不同的角度和深度,表明凶手使用了不同的方式来实施攻击。
然而,最令人震惊的是,虽然伤口数量较多,但现场却没有找到任何多余的凶器。法医断定,凶手在实施攻击时只使用了这一把刀,而且每一处刺伤似乎是一次次精准的攻击。周向荣的死是因为不断的失血,体内的血液迅速流失,导致了致命的失血过多。
二、疑点重重的刀
法医通过对刀具的检测,确定这把刀属于一种常见的厨房刀具,但表面磨损的痕迹显示,它曾被使用过多次。刀的刀刃虽然锋利,但并没有过度损坏,这也让陆辰产生了疑问——如果这是单一凶手所为,为什么凶手没有选择其他工具,或者为何现场没有找到其他可能的作案工具?
同时,伤口的深度、角度和位置的不同,是否暗示着有不同的人参与了这个过程?多次的攻击,看似不可能是由一个单一的凶手独立完成的,除非凶手有非常高超的技巧,能够一次又一次准确地击中周向荣的要害。而这种可能性,陆辰并不完全认同。
三、警察的初步推测:单一或多人作案?
案件的复杂性愈发清晰。陆辰和安琪开始分析各种可能性。单一凶手的情况虽然有其逻辑性,但在陆辰的直觉中,他更倾向于认为这是一起由多名凶手共同策划的谋杀。
如果是单一凶手,周向荣在遭遇连续攻击的过程中,至少有一次会有机会反击或求救。根据周向荣的生前状态和伤口的分布,显然他没有任何反抗的迹象,也没有显示出过度的恐慌。相反,伤口的分布显示出凶手使用了不同的攻击角度,而每一次刺击看似都是精确计算过的。
然而,如果是多人作案,那这一切就变得更有意义。每个凶手都在一个特定时刻利用同一把刀发起攻击,然后迅速撤离,保持相对的隐蔽性,这样可以避免任何人因过度施暴而留下过多痕迹。且最为关键的是,凶手们分工明确,攻击的时机和位置都恰到好处,造成的致命伤害才显得如此彻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