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一个来自北方的学子分享了他们在西域的见闻:\"那里的商人有一种'契约'制度,非常有趣。无论相隔多远,只要立下契约,双方都会严格遵守。这让我想到了我们的'信义'之道。\"
一位商人闻言起身:\"正是!我们也在借鉴这种做法。把儒家的信义和西域的契约结合,既重道义,又重规矩。\"
\"在岭南,\"又一个学子说,\"我们发现他们的造船工艺独特。当地工匠不用图纸,全靠一根绳子就能造出性能极好的渔船。我们用几何学的方法研究,发现这根绳子暗含着黄金分割的奥秘。\"
听到这里,在场的工匠们都来了兴趣,纷纷询问细节。一时间,堂内讨论热烈,官员、商人、工匠、学者各抒己见,互相启发。
\"还有一个特别的发现。\"王子明说,\"我们注意到,越是发达的地方,越重视教育。但他们的教育方式各不相同。有的重实践,有的重理论,有的则把两者结合。\"
叶知秧若有所思:\"这正是我们要思考的。教育不应该有统一的模式,而应该因地制宜,扬长避短。\"
这时,一位西域使者起身:\"在我们那里,商人的孩子从小就要学习经商之道。但现在,我们也开始让他们学习你们的经典,以培养更高的眼界。\"
\"文化的交流是双向的。\"叶知秧说,\"就像这次游学,我们不只是去学习,也在传播自己的知识。\"
夜色渐深,讨论依然热烈。有人提出要把各地的智慧编成教材,有人建议建立定期的交流机制,还有人主张把游学制度化。
\"都是好主意。\"叶知秧总结道,\"知识如流水,唯有流动才能生生不息。我们的目标,就是让智慧之水流遍天下。\"
散会后,萧远珩陪着叶知秧在月下漫步。
\"看到学子们的成长,你很高兴吧?\"他说。
\"是啊。\"叶知秧望着满天星斗,\"教育最大的喜悦,就是看着他们开阔视野、打开心胸。这比单纯传授知识更重要。\"
\"我听说他们在游学中还做了不少好事。\"萧远珩说,\"帮助村民改良农具,教授商人算学,为渔民设计新式渔网......\"
\"这才是真正的学以致用。\"叶知秧说,\"知识的价值,在于能够造福他人。\"
第二天一早,叶知秧就着手安排新的工作。她把游学心得分类整理,准备编入教材;同时,她还计划把一些实用的技艺请专人制作成图谱,以便推广。
\"先生,\"王子明请教,\"接下来我们该怎么做?\"
\"把智慧传播出去。\"叶知秧说,\"让每一个求知的人都能得到启发,让每一份知识都能开花结果。\"
她望着院中的花木,想起昨晚的分享会。那些来自天南海北的智慧,就像无数条溪流,汇聚成知识的长河。而明德堂,就是要做这样一个汇聚智慧、传播智慧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