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根深叶茂(2 / 2)

\"我家世代务农,\"一个朴素的女子说,\"深知农事之苦。若能学得济世之术,也能为乡里做些事。\"

\"我夫君在地方为官,\"一位夫人说,\"常与我商议政事。若能学得更多,或能助他一臂之力。\"

叶知秋认真听着,不时点头。这些女子求学的心愿,与当年的自己何其相似。

\"好!\"她站起身,\"明德堂愿意成为你们的第一站。不过......\"她话锋一转,\"学业绝不会因为你们是女子就降低标准。\"

\"这是自然。\"众人齐声应道。

于是,明德堂开创了另一个先河——专门为女学生设立课程。除了与男学生相同的经史子集、实务演练,还增加了女子特有的长处,比如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天生敏锐的共情能力等。

这个举措很快显示出成效。在救灾、慈善、教化等领域,女学生往往能想到男学生想不到的细节。她们的实地调查报告,更容易获得普通百姓的信任和配合。

与此同时,第一批分院也传来好消息。王子明在西北的分院成功落地,当地官员反响热烈。赵世勋在南方的分院更是吸引了大批学子,其中不乏江南世家的子弟。

\"先生,\"一天傍晚,李元祯匆匆赶来,\"从各地传来的录取名册,请您过目。\"

叶知秋翻看名册,不禁莞尔:\"有意思。这些分院倒是很有特色,各有各的风格。\"

确实,每个分院都根据当地特点发展出自己的特色。西北重实务,南方重经营,东部重文治,但都保持着明德堂的核心理念。

\"这才对。\"叶知秋对萧远珩说,\"教育不是要千篇一律,而是要因地制宜、各展所长。\"

正说着,又有捷报传来。西北分院的学生协助地方官员治理水患,得到朝廷嘉奖;南方分院提出的商路改革方案,获得当地商会一致赞同;东部分院组织的义学活动,让不少贫困子弟获得求学机会。

林月笙亲自来向叶知秋道贺:\"三年之期未到,明德堂的成效已经显现。这次科举,朕准备专门为明德堂的学生设立实务考核......\"

\"不必。\"叶知秋打断他,\"明德堂的学生,不是为了科举而学。让他们参加正常的考试就好,本事到了,自然能脱颖而出。\"

这番话传开后,引起更大的轰动。很多人这才明白,明德堂真正的目标不是改革科举,而是要改变读书人的心态——从为己之学转向为民之学。

夏日的夜晚,明德堂的荷塘边格外清凉。叶知秋和萧远珩散步时,看到一群学生还在灯下读书。

\"想当年,你我初遇时,也是这般月色。\"萧远珩感慨道。

叶知秋笑了:\"那时我在相你的命,现在我们在改许多人的命。\"

\"命运自有定数,\"萧远珩说,\"但人心所向,却能改变命运。\"

\"是啊。\"叶知秋望着远处的灯火,\"明德堂的根已经扎下,总有一天会长成参天大树,庇荫天下。\"

夜色渐深,明德堂的灯火依然明亮。这些光芒,正如同星火燎原,在神州大地上渐次点亮。教育的火种一旦种下,就会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在这个夏夜里,叶知秋仿佛看到了未来——更多的学子走上仕途,更多的女子获得发展机会,更多的寒门子弟改变命运。这就是她想要的盛世图景,一个人人都有向上的机会,处处都有希望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