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恪不懂这些繁文缛节,也没必要,自己是王爷怎么高兴怎么来。
李恪带着人忽视了这些人,就准备往城里去。
偏偏那个白姓老人说:
“蜀王殿下,这不是姜云村,不用进城。”
李恪再次蒙:
“这里不是西原乡吗?”
“是西原乡,不过这里是西原乡的刘家村。我们姜云村在后面,得顺着河走。”
刚刚那个带头的老者看到白姓老人,就破口大骂:
“好你个老不死的!是不是你在蜀王殿下面前搬弄是非!”
“等着吧,蜀王殿下先来是来为我们姜云村做主的,让你们刘家村不得好死!”
两人本来就是各自村的村长,不说那些几十年间的恩恩怨怨。
光是最近的抢水大战,两方都是有死有伤,更是互相看不顺眼。
刘家村的人看到白姓老人,也是怒意上头。
李恪觉得刚刚来到这里,什么都不知道,还不能一来就先打架。
“住口!本王在这里,你们还敢造次!”
李恪不喜欢自称本王,这样有点盛气凌人,但是现在必须压下来两边气愤。
两边人确实不说话了,因为不少蜀王府的锦衣卫都已经把手放到了刀把上。
民不跟官斗。
李恪带着队伍就绕开了刘家村。
在刘家村自己建的土墙边,果然有一条小河,一直往远流去。
当李恪一行人来到姜云村,这里就有点李恪印象里的村子了。
大多还是茅草屋,好点的用木头建房。
很难想象,两个村子只隔两炷香的路程,却差别这么大。
李恪当时站在刘家村外,甚至能看到里面的房子不只是木头建的房子,还有砖石建的。
这个姜云村最差的甚至不是茅草屋,还有住窑洞的。
村子也没任何的土墙围起来,几乎是想从哪里进村子都没问题。
当李恪来到一家正在办白事的门外,白村长就要叫人出来迎接。
出来的人也不像刘家村一样热情,不少人看到李恪这个九岁的孩子,甚至交头接耳,指指点点。
哪个办白事的人家的女主人,一见到村长先是下跪,再是哭诉,央求一定要报仇。
村长赶紧向女主人说:
“这位是长安来的蜀王殿下,是为咱们主持公道的!”
安静,介绍完李恪后,没有掌声,没有欢迎,只有更大声的窃窃私语,和更多的交头接耳。
“这娃才多大?真是长安来的大人物?”
“村长骗人的吧?”
“这该不会是蜀王的儿子吧?”
“刘家村和王家村的人可多了,这小娃能打的赢吗?”
村长脸上也有点挂不住,人家刘家村都还热烈欢迎呢。
到自己村连请进去坐坐都不请。
白村长说:
“快,快请蜀王殿下进去坐,别站在这里了。”
李恪说:
“算了,这里还在办白事呢,我进去不好。”
确实不好,李恪非亲非故的,进去难不成先给死人磕头?
村长这就带着李恪来到自己家。
村长家好点,是木头建的房子。
李恪说:
“白村长,你这房子倒是好点啊。”
这时一个才五岁的小孩给李恪端来水。
“蜀王殿下,你这话说的,我这里怎么能和你的王府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