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恪的反应完全出乎这些世家子弟的意料。
他们以为李恪会表现一番,然后他们再派出才学好的。
这样就起到打压的效果。
他们都是京圈二代,怎么会没听过李恪“不学无术”,“羊煤公子”,“好丢大粪”等等外号。
身为皇子还经商,简直丢人,那么下等的事情都去干。
消息很快传到了李泰那里,李泰心中暗喜。
他觉得这是一个显摆自己的好机会,于是也匆匆赶来。
“哈哈,既然有比试,本王也不能错过。
那就比比,我们两人让你们见识一下本王的学问。”
李泰这个小胖子,真的无时无刻想表现自己。
没办法,谁让人家天天都是被甜言蜜语包裹,自视甚高。
这么出风头的事情,他怎么会缺席?
国子监的气氛瞬间变得紧张起来。
世家子弟们与两位皇子分成两派,准备展开一场激烈的学问较量。
刘子轩说:
“既然二位皇子都答应了,那就比试比试。”
李恪简直一个大无语:
“我什么时候说我同意了?还有你李泰,你凭什么帮我答应?”
李恪觉得这群人真的有毛病,怎么就像是小说里的反派一样?
李恪继续吐槽:
“我一出场就开始找茬,然后还非得让我比试比试,这是什么烂俗剧情?
你们小小年纪学什么不好,非要学别人当反派?”
刘子轩就像是没听到李恪说话一样:“以春为主题,各作一首诗,首先是诗词对决。”
李泰清了清嗓子,念道:
“春日花开映碧空,
蝶舞蜂忙乐无穷。
书香四溢国子监,
才情尽显吾辈中。”
这诗写的真好,谁都挑不出刺来,国子监的世子们也没想到李泰真的有才学。
李恪也觉得好,但还是吐槽:
“我靠!你们商量好的吧?他才刚刚说完话,你马上就念出一首诗来!还这么好!”
李泰洋洋得意,很满意这些人的反应。
作诗和写作一样,讲究灵感。
李泰这首诗的前两句是路上的景色,他来国子监的时候就注意到了。
后两句是说的当下,当然作的快。
灵感其实就来源真实,只要换点修辞手法就能用。
刘子轩敢带头给两个皇子下马威,当然有腹稿。
在李泰说完后,便开口吟诵道:
“春风拂柳绿丝绦,
暖阳映花红似火。
燕归旧巢鸣声脆,
生机盎然满山河。”
不相伯仲,这是周围人对刘子轩的这首诗的评价。
在场的都是长安顶级二代,不是五品大员的孩子,你进不了长安的这个国子监。
最有钱的人家,当然会请最好的先生夫子教他们。
在大唐文人圈子,做诗只是基本!
后世收录的四万八千九百首唐诗,这都不是大唐诗人的全部。
光李白那样的大诗人一个人一辈子,就写下超过五千首诗。
可是传到后世的不到五分之一,大部分还不被大多数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