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青天之冤案(354)(1 / 2)

在宋朝汴京的青石街巷,细雨轻轻飘洒,空气中弥漫着湿润的泥土气息。包拯,身穿黑色长衫,面容严肃,目光如炬,走在街头,宛如不畏权贵的青天大老爷。今日,他的眼眉间虽带着几分忧虑,心中却已然暗自盘算着一起令他感到不安的悬案。

一日,汴京城内发生了一桩凶杀案,一位名叫柳月华的女子被人仰面暴尸于自家后院。柳月华年方二十,身材婀娜,皮肤胜雪,眉眼如画,光是这位女子的美貌,便已引得无数青年才俊趋之若鹜。死者的父亲柳家老爷,是个地位显赫的官员,闻讯之后悲声呼号,歇斯底里地指责他人,声言定会为爱女报仇。

包拯接到此案,随即命侍卫将案发现场封锁,认真查探。案发现场,死者面容安详,眼中似乎带着不甘,周围则是一片狼藉。包拯细细观察,发现后院的墙角处有一只带血的白色手帕,上面绣着一个“义”字,边缘尚有未干的血迹。

“这是何人之物?”包拯喃喃自语,心中即生疑虑。正欲仔细勘查,忽听身后有微微轻声,转身望去,却是南侠展昭,那身手矫健,面容俊朗,正微微一笑。

“包大人,这案子似乎不简单。”展昭眼眸如星,透着机警与果敢,“我已在附近打听过,此女子颇受青睐,平日与多名青年男子有来往。若要查清此案,必先理清她与他们之间的关系。”

此时,师爷公孙述也从一旁走来,捻着胡须,面露沉思之色:“柳月华身边交好的少年郎中,有一位叫王朝的,原为学子,颇有才华,然因情感被拒,心生妒忌,可是此人如今又在哪里呢?”

“我昨日见他在酒楼里痛饮,或许能从他口中得知一二。”展昭说道,一边迅速做下记号,准备随即前往查探。

正当三人商议之际,马汉也急匆匆赶到,神色凝重,“包大人,王朝已被捕!他自言与柳姑娘关系密切,情有所钟,却被指控夜半闯入柳府与其争执。”

“真相未明,岂能轻信?”包拯皱眉,心中疑虑更重。他向马汉吩咐道:“速去带王朝来见我。此案非同小可,宜审问寸步不离。”

在审问室内,王朝面色惨白,眼神中流露出深深的惶恐。当包拯将他面前摆上致命的证据——那只带血的手帕时,王朝失声道:“这手帕不是我的!我敢发誓,绝无如此!”

包拯闻言,心中暗自思量,越发觉得事情复杂。“王朝,依你所言,你与死者确有情愫,然何以至此地步,竟与其争执至命案?你可愿意将事前经过一言不发?”

王朝犹豫片刻,愈显绝望,有些颤抖地说道:“我与柳姑娘青涩岁月,曾放言终成眷侣,奈何却在她心中无人可比,终是因一位公子而断了情缘。那日我恰巧见她和一个身材修长,气质非凡的男子密谈,心中怨愤不已,便去找她当面质问,岂料却只见她满脸愁苦,生气之下我便口吐狂言……”

话未说完,展昭却猛然睁大眼睛,似感应到了什么。他掏出纸笔,写下几行字,迅速递给包拯。包拯接过一读,心下一震:“这名字,竟是高冷的马汉!”

正思忖间,公孙述突然闯入,神色焦急,“各位大人,消息传来,柳月华的身世其实并不简单,她的母亲乃是江湖中的蒋家女侠,曾与万里孤舟有段恩仇,而今上下斗争尚未平息,纵使她明面上接受了朝中的提线目的,暗中却与江湖势力联系密切。说不定她被卷入了更大的阴谋!”

包拯心中大震,似乎找到了事情更艰深的一面。眼下柳月华的案子既有情感的纠葛,也有江湖权谋的牵扯。他神情严肃,再次审问王朝,“你方才提到的那人,当日与柳姑娘站在一起,是否察觉她与之透露些什么?”

王朝沉思略久,突然道:“那人叫李叶,是朝中名门之后,曾企图对柳家表白,而被拒绝,可是我见他们言语亲昵,几似有几分情感。果真如此,安然无恙时我也只当他是个温润如玉之人。”

这时,包拯匆匆起身,意欲见一见李叶,打算查探此人与案子的关联。一路寻觅,果然在酒楼找到了李叶。李叶气宇轩昂,脸色微微阴沉,正酌酒自饮。

包拯坐到他身旁,冷声道:“李公子,我想问你与柳月华之间的的事情。”

李叶低头不语,握住酒杯的手微微颤抖,眼神中掠过一丝慌张。包拯敏锐察觉,继续追问:“前日你与她密谈,又何以至今被人所疑?”

“我……我与月华平日里并无往来,她转身欲离,我深知没有这个机会,所以不免放肆……”李叶慌忙解释,然而言辞中却有几分颤抖之语,不知道的还以为他有何隐情。

包拯不为所动,继续施压,“你若不肯坦言,难免事后必将追究。可还知她父亲柳老爷可曾得知你与她私情?”

一记当头棒喝,李叶猛然回过神来,神色逐渐苍白,嘴唇微微颤动:“其实我是她父亲安排若干之前,为她寻合适的夫婿。”

包拯眼中一亮,恍若触碰什么大的秘密:“你为何未能直接与柳老爷相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