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青天之冤案(186)(1 / 2)

在月色如水的夜晚,九河下梢,一座人烟稀少的小镇上,灯火微弱的街巷透着几分静谧,却被凶案的阴影笼罩。镇子中心的茶馆里,正义的化身包拯正端坐在茶桌旁,面色凝重。他身着一袭黑衣,眉宇间透着坚定与沉稳,手中轻捻茶杯,似乎对即将揭开的真相充满深思。

“包大人,此案非同小可。”南侠展昭微微皱眉,低声道,“受害者王小花身亡,案情错综复杂,许多人都在其中牵连。若再不查个水落石出,恐怕会造成更大的波澜。”

包拯沉吟片刻,抬眼望向展昭,语气渐渐坚定:“我早已察觉,此案绝不仅是表面的杀人案。我们必须深入挖掘,每一个细节都可能影响到案件的走向。”

听言,师爷公孙述微微颔首,手中扇子轻轻摇动,脸上显露出几分思索。他心中明白,近来街头巷尾流传的关于王小花之死的种种说法,无不表明,这起冤案背后隐藏着更大的阴谋。

“我听说府里有一位女子,名叫翠莲,她与王小花关系密切,或许能提供一些线索。”公孙述说道,眼中闪过一丝火花。

“去吧,找她来。”包拯果断下令,目光坚定。

时间不久,翠莲便匆匆来到茶馆。她是一位二十出头的女子,身材修长,皮肤如雪,面貌清秀,披肩的长发在灯光下泛着微微的光泽。她走入茶馆时,眼中透着惊恐和不安,显然她刚听到王小花案的消息,对此仍心有余悸。

“翠莲姑娘,你可知王小花生前与谁往来密切?”包拯开门见山,直入主题。

“我……”翠莲声音微颤,舔了舔干裂的唇角,似乎想说些什么,犹豫又停下了。

“请直言无碍,若有所担心,我包拯必定护你周全。”包拯语气柔和,流露出为民解忧的诚意。

此时,翠莲终于鼓起勇气道:“其实王小花生前与镇上的一些人关系密切,包括镇长、商人……还有一些我不知的势力。但我从未想过,她会……”说到这,眼泪夺眶而出,语气急促,“她常常与一个年轻的书生交往,名叫李文涛,很多人说两人互有好感,但他最近却无故失踪了。”

“李文涛!”展昭心中冒出一丝怪异的感觉,迅速在脑海中回想着。他突然想起,近日在城中也曾听闻过李文涛的名字,是个颇有才学的年轻人,但因为家境贫寒,始终难以翻身。

包拯见状,心中有了提点,随即决定:“翠莲姑娘,你最好将你知道的都告诉我们,或许能帮助我们找到更多的线索。”

就在这时,王朝和马汉悄然入座,带着几分诡异的神情,王朝说道:“大人,刚刚我在镇外见到了李文涛,他神色慌张,似乎在躲避什么人。”

“你可知他往哪里去了?”包拯急声问道。

“在往北的山崖,似乎有一些可疑的人影。”王朝答道。

包拯立刻决定前往,命人随即动身,向北山崖而去。一路上,山道崎岖,马汉骑在马背上,眼神中透着几分紧张,深吸一口气:“这地方听闻有山贼作乱,包大人,需得小心。”

包拯点了点头,心中已然有了计划。前往山崖途中,茂密的树林将他们的踪影隐藏,前方的月光洒落在树叶间,犹如一层轻纱,拂动着神秘的气息。

“我看到了!”展昭忽然停下,指着远处一处隐秘的山洞,“那里似乎有人在交流。”

几人小心翼翼靠近,果然隐约听到低低的耳语声。经过观察,他们辨认出几个人影,正是镇上的一些地痞流氓,他们围着一个瘦弱的书生,正是李文涛。

“说,王小花去哪了?”一名染发的流氓粗声质问。

“我不知道!”李文涛神色慌张,颤声回答。

“你竟敢对我们隐瞒!她与我兄弟有仇,若你再不说,别怪我们手下无情!”另一名流氓手中挥舞着刀柄,显得威胁十足。

“让开!你们不能这样!”李文涛怒吼,但声音中只有无助。

“看他很是冤屈,想必这其中必有隐情。”包拯心中暗想,便与展昭迅速冲出暗处,阻止即将发生的冲突。

“放开他!”包拯大喝,语气中透着不可置疑的威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