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青天之冤案(59)(1 / 2)

初秋的北京,夜幕低垂,月色如水,洒落在石板街道上。一个微凉的夜晚,凄婉的笛声从角落传出,伴随着阵阵清风,诉说着不为人知的故事。包拯身穿黑衣,青衫飘飘,正立于御街之旁,凝视着远方思索着前日发生的怪事。

不远处,南侠展昭正抽身而来,剑眉星目,洁白的长衫在月光下如雪般辉映。他一见包拯,便快步走了过来,神情间满是凝重。“包大人,您可曾听闻城东的冤屈?”展昭问道。

包拯缓缓点头,眉头微皱。“听说了,那个宋氏女子为何在城东醉酒后惨遭杀害,但案件疑点重重,通房丫头尚能在闹市间逃出,此案实属离奇。”他语气坚定,仿佛已下定决心要还死者一个公道。

“我愿随你一同前往,查明真相!”展昭毫不犹豫地应道,微微一笑,眼中闪烁着锋芒。

两人骑上马,直奔事发地点。一路上,月色如水,映衬出周围的小柳树和悬铃木,隐约可以看到几名百姓围在一起,耳语纷纷。

“你们听说了那宋家的事吗?”一名市民悄声说道,“传闻那里有鬼,长得比人还难看。”

“哼,鬼神之说,不足信。”另一人嗤之以鼻,激起一片哄堂大笑。

包拯和展昭一前一后走入宋府,武郎中、王朝带着马汉早已在楼阁上等候多时。这两人身材魁梧,神情严肃,听闻包拯来访,忙俯首行礼。

“包大人,您可要快些查明真相,如今满城皆传着宋家女儿的冤屈,她一心想嫁人,却遭人暗算,令人心痛。”王朝满脸愤然。

“是啊,听说她的父亲为了她的婚事疲于奔命,却不想惹来杀身之祸。”马汉沉声道,他的声音如同沉重的铁锤,直击人心。

“此案需细查。”包拯点了点头,“展昭,你去查那个通房丫头的去向。马汉、王朝,你们负责搜寻宋府之内的线索。若有什么可疑之处,务必马上报上来。”

众人领命而去,包拯独自走入寂静的庭院。月色透过树丛洒在石板上,仿佛洒满了神秘的力量,他的思绪却如同涟漪般不断扩散。

案情如潮,难以理清。宋氏女子名叫宋红绣,芳华正茂,身姿婀娜,皮肤如雪,眼尾娇媚,十足的大家闺秀。“可惜如此美貌,遭此横祸,终究难逃命运。”包拯心想,暗叹命运多舛。

就在他沉思时,忽然听见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响起,紧接着,一个娇小的身影窜了过来,撞上了包拯的怀中。

“包大人,我……我就是那通房丫头,名唤小翠,求您帮我,我要为我家小姐复仇!”小翠啜泣着,脸色苍白,眼中满是惊恐。

“你且慢说,莫要着急。”包拯扶住小翠,眼神透出一丝关切。“发生了何事?”

小翠喘息几声,终于鼓起勇气道:“小姐临死前告诉我,身边有一人曾对她展开过无尽的强求。她当时心里恼怒,但因小姐性子温和,便只言相劝,未料后来竟被人毒死!”

包拯眉头紧皱,心中又多了几分疑虑。“那人是谁?”

“是……是刘公子,刘家二公子。”小翠颤声说道,仿佛在回忆这段不幸的经历。

包拯的心中狂潮澎湃,连声问道:“此人可有不在场证明?”

小翠低下头,“似乎……没有,听说他常常在城西的酒楼中游荡。”

此时,展昭归来,他手中握着几枚信物,面色凝重。包拯见状,急忙询问道:“你寻得何物?”

“这是一封徐某送来的密信,上面有刘公子的名字,却未写明其内容。”展昭将信物摊开,瞬间引起众人注意。

“且待我细读。”包拯轻声吟诵,眉头渐渐皱紧。此信内容歧义重重,暗示着刘公子与他人合谋之事,恰似宿命中的轮回,浓雾迷雾间揭露出冤案的痕迹。

随着调查的深入,宋家族人接连接到死讼的威胁,焦虑不安的情绪如同肆虐的风暴,笼罩着整个宋府。包拯便决定去见那个刘公子,借以进一步探问。

“可你真的以为一名公子会如实回答?”王朝皱眉道,“他手中权势滔天,不容小觑。”

“无妨,公子虽身份显赫,但真相终会如光芒穿透黑暗,揭露本质。”包拯笃定言道。

几日后,包拯一行人离开了宋府,来到了刘家。一个清丽的女子站在门口,俯首细瞧,满面愁苦。“我乃刘公子之妹,名唤刘梦菱。你们若是来寻大哥,请随便问。”她的声音轻柔,却透出一丝倔强。

包拯上前问道:“请问刘公子可在此?”

“我今早未见他出门,也许在酒楼。”刘梦菱摇摇头,满面无奈。

包拯目光暗沉,心中已有了大致的判断,便决定亲自去酒楼一探究竟。酒楼门头气氛热闹,杯盏交错,歌声盈耳,正适合藏匿事物。

走进酒楼,一名艳丽的女子正端着酒壶,微微一笑,露出洁白的牙齿。她的身姿曲线玲珑,皮肤如凝脂,长发如墨,飘洒在娇嫩的肩膀上,吸引了包拯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