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低垂,月光洒在汴京的街道上,银白色的光辉映照着城内的每一个角落。包拯,那个刚正不阿的铁面判官,正在书房中一丝不苟地审阅着公文。突然,一名仆人急匆匆地奔入,大气未喘便道:“大人,外头来了一个少女,自称是冤屈之人,求您为她主持公道!”
包拯眉头微皱,放下手中的公文,转身向外走去。月光下,隐约可见一位少女,约莫十七八岁,她身着朴素却略显华丽的衣衫,腿上绣着精致的花纹,腰肢纤细,皮肤如雪,面目娇俏,悲戚的眼神流露出无限哀伤,让人心生怜惜。
“请问,你为何前来叨扰我?”包拯说道。
少女扑通一声跪下,泪如涌泉:“大人,我叫柳若兰,家中嫁人不久,夫君却在前几日惨遭毒手,令人感到心痛的是,父亲如今被人构陷,冤屈至极!”
包拯脸色一沉:“你可知具体情况?”
柳若兰抽泣道:“我夫君乃是地方富商,名叫赵明,前几天,我正与他一同游玩于西湖,未料此日有人闯入我家,言他然遭毒手。我急忙请人前来报案,却已是晚矣!我父亲虽无辜,却被人指使转向,实为冤屈!”
此言一出,包拯心中隐隐感受到一股不安。他点头示意柳若兰起身,命她详细述说案情。
“那几日,我与夫君共游,原本一切安好,唯有数名陌生之人常在附近游荡。在这其中,有一名使者似乎暗有所图,偶尔窥视,断言我夫君与他有仇。” 柳若兰清晰地描述着,提起那名使者,眼中闪过一抹惊恐。
“可否知其姓名?”包拯凝视着她的眼神。
“他叫冯子辰,是家中邻里口口相传的游侠。”柳若兰答,言辞间透着恐惧,似乎对于身边的人人心惶惶。
包拯暗自想到,冤屈阴谋的背后,是否另有隐情。他于是决定前往柳若兰的家中调查一番。
途经小巷,那夜风轻拂,街道上的店铺绵绵灯火仍然闪烁。在柳家门口,包拯见到一名仪表堂堂的青年正焦急地踱步,神情间透着些许不安。
“你是何人?”包拯开口问道。
“在下冯子辰,乃是柳姑娘的邻居,近日得知此事,特来探望。”青年心中忐忑,面上却尽力保持镇定。
包拯内心一动,决定与其聊下去,便问:“你可知赵明死因?”
“我在西湖附近游历时,见他面露愁苦。之后我曾见过他与几名可疑人物相谈甚欢,如今此事发生,怕是越发复杂。”冯子辰答道,神色间似乎透着沉重与焦虑。
此时,包拯心中暗自思索,案情渐渐浮出水面。然而,更大的疑惑在于,少年的言辞中透出一丝委婉,却又隐含着诸多信息的反转。他决定当即回到书房,细细分析。
在案卷中,包拯翻阅着赵明的家谱,忽然,一段微弱的记录引起了他的注意。上面提到,赵明曾与一名头戴面具的女子有过亲密接触,疑似为情仇纠葛之事。
包拯顿时有了新的疑惑,决定分析那女子。据柳若兰的叙述,赵明生前曾与邻居的少女尤莲交往甚密,已然是心中牵挂。难道二人之间关系错综复杂,成了这场冤案的症结?
“展昭,马汉,公孙,王朝,速来书房!”包拯喝道。
四人闻声而至,纷纷跪地行礼,展昭略显沉重地问:“大人,何事需得在此集结?”
包拯淡淡道:“柳若兰的夫君赵明被害,背后似有阴谋,你们可需立刻寻找尤莲,查清二人之间关系,务必找到真相!”
众人齐声应诺,展昭眼中精光四射,已然感受到这件案子的棘手与不寻常。
二人当即赶往尤莲的住处,心中暗自猜想:“赵明与她到底有何过往?是否与此案有关?”
来到尤莲家中,四周静谧得让人心生不安。展昭轻敲门扉,却无人应答。屋内似乎传来轻微的哭泣声,两人互相对视,心中生疑,悄然推门而入。
屋内,果然见到尤莲面容憔悴,衣衫不整,神情恍惚;她见两人入内,猛然惊起,却未言语,只是用手拭去泪水,目光空洞,似在追忆往昔。
“你为何在此城中泪下?”展昭问道,尽量以和缓的语气。
“赵明他……他待我如初,然他如今已然不复,岂能不悲?”尤莲哭声哽咽,眼睛在展昭的脸上扫了扫,仿佛透出一缕恍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