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周制秦制之辩(2 / 2)

“咱一直以为是真的。”

老朱原本对始皇帝是一点好感都没有,其一是因为受上千年的宣传影响,但凡认识两个字、知道点历史,聊到始皇你不骂两句暴君都不合群。

其二,始皇不分封宗室,但老朱要分封,当年定下分封皇子的时候,有个不开眼的官员来规劝……死的老惨了。

看着天幕这么久,老朱勉强认可了始皇的大一统功绩,但也仅限于此。

求长生、信方士、不立太子,还把长子派去边疆,这能是啥好皇帝?

生死有命,咱虽然做不到刘邦那么洒脱,却也不会像始皇帝一样吃丹药求长生,那就是江湖骗子糊弄傻子的。

至于太子,始皇帝更比不上咱了,标儿早上说想要登基,咱中午就把龙袍做好,下午就退位,一点也不耽搁。

老朱好奇的问道:“标儿,你说传了几千年的焚书坑儒,后人又是从哪知道真相的呢?”

朱标还没答,朱棣就准备挣表现了,别的不知道,这个我还能不知道?

“爹,考古啊,您忘了?才看过的啊。”

老朱的脚抬起刚到半空,马皇后咳嗽一声,老朱又收回。

“咱问你了吗?你就答?”

“你大哥都还没说话,轮到你了吗?”

“今天敢抢你大哥的话,你以后敢做啥,咱都不敢想!”

“也就你大哥死的早,你奉天靖难。”

“你大哥要没死,你是不是就要学玄武门?”

“标儿,给他一脚!”

【让他们在这场辩论中,王绾预言地方官没有能力填补新领土的政治真空,淳于越预言权臣架空皇权。

结果在不到一代人的时间内,这些预言全部变成了现实。

关东遥远的新战区没有宗室坐镇,派遣的官员成了当地旧势力的附庸,最终六国纷纷复辟并联合西进关中,朝廷中枢的弱势更使得李斯、赵高这样的权臣架空了皇权。

两者结合成了秦国盛极而衰、二世而亡的直接原因。】

跪地、行礼、请罪,李斯一气呵成。

趁自己对陛下还有用,争取将来留个全尸、保住家族。

“起来吧,这件事已经处理了。”

“赵高斩了,你也被罢相了,都过去了。”

始皇说的淡然,李斯却不能信,反正以后只要天幕提到这事,直接请罪。

【周朝王纲不振却享国800载,秦朝横扫天下却二世而亡的历史教训,让郡县、分封在之后的历史里成了某种制度循环。

时而分封占据上风时,时而郡县占据上风。

比如汉、晋、唐、明的开国之君都曾主张或实行分封。】

李世民:“朕准备搞分封了吗?”

李渊:“开国之君是朕,是朕!”

【但秦制的力量也让其具有了顽强的生命力,2000多年来没有一个王朝能真正跳出它。

相关辩论同样延续千年,被看成了集权与分权之争,公天下与私天下之争,历代的名臣、学者几乎都涉足到这一争论之中。】

【直到唐人柳宗元在《封建论》中才对这场辩论作出了历史性评判。

柳宗元认为:“周制失在于制,不在于政。”

周的仁政、王道固然好,但制度不利于国家统一、祸害未来,应该存政废制。

“秦制失在于政不在于制。”

秦的制度有利于国家统一,但容易激化社会矛盾、出现暴政、弊在当代,应该废政存制。】

【从现代的眼光看,这场辩论的背后是人类历史上每个帝国都逃不脱的治理难题,历史上的大帝国波斯、罗马、蒙古、奥斯曼、西班牙、俄罗斯等等都曾面临同样的难题。

即帝国的一统体制和有效治理的矛盾。

没有一统体制,帝国就会瓦解,没有有效治理,帝国就无法维持。

而基于集权的一统体制要求权力、资源向上聚敛,有效治理则要充分考虑地方性差异,要有更多向现实妥协的灵活性和自由裁量权。

这两者又受到效率的制约,在一个帝国中稳定、灵活、效率构成了帝国的不可能三角,没有任何一个帝国可以兼具三者。】

【罗马前期依靠法律架构与共和体制维护了帝国的高效,依靠灵活的地方自治让维护统治的成本极低,开始了它的上升之路。

但随着帝国的扩张,讲究效率、灵活的体制就彻底牺牲了罗马的稳定。

帝制取代了共和,法律沦为斗争的工具,内部凝聚力越来越弱,长期的分权与多元文化也让对内的认同感也几近消亡,这时帝国的解体就无法避免了。】

【蒙古帝国则是依靠大汗的血缘与威信建立一个蒙古共同体,将掠夺经济打造为调动整个帝国子民的高效激励手段。

大汗通过分配战利品的权力来维持帝国的稳定,由此横扫欧亚。

但一旦从掠夺财富转向经营财富,蒙古各地的王公们为了有效治理,开始融入被征服者的文化中,帝国原有的效率与稳定就全部丧失了。

诸子争位、帝国裂解,最终分裂的各大部族纷纷身死国灭。】

【帝国的不可能三角所体现的永恒矛盾才是为什么世界上的帝国都充分吸取了历史的教训,却仍然难以逃脱崩溃宿命的真实原因。】

评论区:

〖男人不可能三角:有钱,专一,帅。〗

〖穷,花心,丑,就是“可能三角”!〗

〖爱情不可能三角:美貌、财畗、忠诚。〗

〖七月新番的《秦吏》里有个观点,内郡县稳固,外分封扩张。〗

〖汉唐明,都有吸收这个玩法,不过是内部分封。〗

〖要是皇帝都是秦皇汉武的级别,什么模式都行,可架不住皇帝压不住内部的肉食者。〗

〖这也就是周天子分封的底子,内君没有扩张空间只能内战,外君有扩张空间且久战边荒战力极强,既然战力极强为何不入主中原跑去蛮荒受罪呢?〗

〖唐朝就是如此,但是依旧没用,随着时间推移安史之乱爆发。〗

〖历史是螺旋式发展的,很多问题都是不停的打补丁,一个补丁用几百年,然后不顶用了,又继续打补丁。〗

〖王绾不是分封制的,他提倡郡国二制,在韩赵魏近秦的地方实行郡县制,在燕楚齐实行分封制,就和汉初差不多。〗

〖农民、土地、粮食问题是政权稳定持久的根本问题。〗

〖生产力发展速度不够,才是帝国崩坏的核心原因。〗

〖郡国制也不是灵丹妙药,汉初行,秦不一定行。〗

〖汉初承接秦末大乱,六国贵族死了一批又一批,死的都不剩啥了,大家都不想打了,刘邦愿意分封自己儿子,还给大家官位,大家忍忍也就过了。〗

〖就这,都还有汉初异姓藩王作乱、同姓藩王七国之乱,中央和藩王斗了快上百年,终于朝堂势大,才在汉武帝手中逐渐瓦解藩王。〗

〖推恩令可是千古第一阳谋!〗

〖屁的千古第一,朝廷压不住地方,万古第一阳谋都没用!〗

大秦,咸阳。

“蒙古这看着怎么有点像大秦来着?”

一统天下之前,秦人闻战则喜,上阵杀敌说不上烧杀抢掠,但只要有战功,爵位、土地就在眼前。

治理也是同样,秦地很流畅的做法,到了六国故地就行不通。

要完全按照秦法,那就无法治理。

要想治理,那就要妥协,死循环。

“难道真的就只有郡国并行?”

始皇摇摇头,不太行得通。

那群贵族、士大夫真想复国?

他们不过是想复自己的荣光罢了,无非是要官要权,继续当土皇帝。

朕当然可以不给封国权利,让自己的儿子、皇室宗亲们当个吉祥物,就让他们有钱无权、一辈子就为国生子。

但六国贵族们的权利给不给?

给,那朕一死,内战立马开始,自秦一统六国之后,谁都想着赢家通吃,能独享天下,凭什么分给别人?

不给,那就还是现在这般模样,同样也是朕一死,他们就造反。

难,难,难!

大汉,长安。

“这个推恩令是怎么瓦解诸侯的?”刘彻有些好奇。

是不是贾谊在《治安策》中建议的那句: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

能想到这层的,大小也是个人才啊,可惜不知道名字,否则直接征召入朝为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