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言一出,太子和高丞相的脸上都浮现出了深思的神色。太子眼中的惊喜如同初升的朝阳,他对赵成宇的提议显然充满了期待和认可。他心中暗想,这不仅能解决当前的危机,还能为自己增添一份宝贵的政治资本,实在是难得的机遇。
高丞相则微微颔首,眉头微皱,似乎在仔细权衡着这个提议的利弊。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他很快给出了肯定的答复:“皇上如此英明安排,确实能一举两得,既解眼前之困,又为太子立下功绩,实在是妙计。然而,太子年幼,涉世未深,即便是经验丰富的官员前去,都有可能遭遇反军的阻挠,更何况是太子亲自前往?风险确实不小啊。”
珍妃的哭声在此时渐渐停歇,她抬头望向赵成宇,眼中闪烁着感激与信任的光芒。虽然她的脸上仍然挂着泪痕,但那份无助与绝望已经大大减弱。她擦干眼泪,坚定地说:“我跟着太子一起去!”
赵成宇闻言,眉头一皱,他深知珍妃的性情和实力,不由得提醒道:“珍妃,你虽然聪慧过人,但在朝政上并没有太多的实权。对付几个普通的官员或许你还能压制,但郡守显然非同小可,连你都碰了壁,不得不快马加鞭赶回京城求助。因此,你跟着去恐怕也无济于事。”
高丞相闻言,也陷入了沉思。片刻之后,他缓缓开口:“既然如此,那只能请出苏丞相了。苏丞相老谋深算,威望卓着,又精通兵法,由他出面,定能稳操胜券。”
赵成宇闻言,微微点头。他深知苏丞相的能力与威望,确实是最合适的人选。然而,他也明白,此事非同小可,一旦行动,就必须全力以赴,不容有失。于是,他郑重地说:“苏丞相确实是不二人选,但这样一来,如何算都不能救下村民了。”
太子、珍妃和高丞相都点头表示赞同。
珍妃缓缓站起身,神色中带着几分失落与无奈,她轻声说道:“那臣妾便先回宫了,谢皇上听臣妾一言。”言罢,她转身,步伐沉重地离开了御书房。她的背影在烛光下显得格外孤单,似乎承载着无尽的哀愁。
赵成宇望着珍妃离去的身影,心中五味杂陈。他无奈地叹了口气,随即喊来候在门口的小框子,吩咐道:“你去给皇后赵祺儿传个话,把今天的事情跟她说说,让她出面安慰一下珍妃。”
小框子闻言,却面露难色,犹豫地说道:“皇上,还是放任珍妃娘娘自己冷静一下吧。皇后娘娘现在的心情,其实也不太好呀。”
赵成宇闻言一愣,回想起今早自己从皇后寝宫醒来时,皇后已不在床上,心中不由得涌起一股歉疚。他轻叹一声,摆了摆手:“好吧,那就先这样吧。对了,之前珍妃提到在市场上找不到黄连了,这事挺奇怪的。你让京城府尹去问问京城商会,看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小框子闻言,眉头微皱,疑惑地问道:“皇上,您说的商会,那是个什么地方?”
赵成宇微微一愣,他其实也是突发奇想,随口说出了“商会”二字。他看向一旁的高丞相,希望能从他那里得到答案:“高丞相,京城里,没有商会吗?”
高丞相闻言,也是一脸茫然,他恭敬地回答道:“皇上,微臣愚昧,这商会究竟是何等所在,微臣实在不知。”
赵成宇这才意识到,自己对于京城的商业情况了解得并不多。
赵成宇微微皱眉,目光转向高丞相,追问道:“那京城这样商业繁华之地,商人之间若要交流信息、互通有无,又是如何走动的呢?难道就没有一个统一的组织或者平台吗?”
高丞相闻言,微微摇了摇头,神色中带着几分回忆与感慨:“皇上有所不知,京城的商人,大多还是依靠家族的力量来维系。他们往往与自己的家族成员紧密联系在一起,共同商讨经营之道。商人的家族,一般而言,只能经营农商相关的产业,这是历来的规矩。”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当年高家能在商界崭露头角,其实也是因为先皇的特许。皇家事务繁多,有时也需要商人来协助经营,于是先皇便特许高家代为收敛和培养商业人才。这样一来,高家不仅能在商界立足,还能为皇家服务,可谓一举两得。”
说到这里,高丞相的脸上露出了几分自豪的神色,但很快又转为谦逊:“不过,经商一途,也并非仅凭家族之力就能一帆风顺。它同样需要一些天赋,比如对市场的敏锐洞察力,对商机的准确把握,以及对风险的冷静评估。当然,运气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时候,一个偶然的机遇,就能让一个商人一夜之间声名鹊起,财富倍增。”
赵成宇闻言,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他意识到,京城的商业环境远比自己想象的要复杂得多。
赵成宇轻轻点头,目光中带着几分严肃与期待,对高丞相说道:“那药材紧缺一事,高丞相,你可得给我一个明确的交代。不然,珍妃若是再来找我哭诉,我可就无话可说了。”
高丞相闻言,脸上露出一丝苦笑,却也只能应承下来。他深知,药材紧缺之事非同小可,不仅关乎民生,更可能影响到皇家的声誉。于是,他恭敬地行礼道:“微臣明白,微臣这就去着手调查此事,定会给皇上一个满意的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