嬷嬷点了点头,目光转向远方,似乎在思考着什么。“这才十五的第二日,怎么就不见皇上往皇后娘娘宫里去了?而且,听闻今晚连翻牌子的程序都省了?”她的语气中带着几分试探。
小框子心中一凛,知道这位嬷嬷不好糊弄,但仍旧保持镇定,解释道:“嬷嬷有所不知,今晚皇上与贵妃娘娘谈心甚欢,一时说得久了,皇上便不觉疲倦,自行歇下了。贵妃娘娘见皇上劳累,便自行回宫,并未打扰。今天就没看过牌子。”
嬷嬷闻言,脸上露出了一丝满意的神色,轻轻点头。“近日来,皇上到皇后娘娘宫里的次数确实少了些,反而更喜欢在御书房与贵妃娘娘商议国事。你这小滑头,可要知道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
小框子连忙点头应承,“嬷嬷放心,小的省得。”
嬷嬷见状,也就不再多言,转身欲走,边走边道:“我要去给皇后娘娘准备早点了,她日日上朝,身子骨都瘦了。你且在这里好生伺候着,别出了差错。”
小框子恭送嬷嬷离去,心中却暗自思量。他深知宫中人心复杂,自己一个小小的太监,稍有不慎就可能卷入是非之中。但今夜之事,却让他对宫中的局势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看来,皇上与贵妃、皇后之间的微妙关系,已经悄然发生了变化。而他,只能更加小心谨慎地应对,才能在这宫墙之内保得一份安宁。
在那段风起云涌的日子里,冷家在京城的权势如同春日里迅速蔓延的藤蔓,无声却坚定地攀上了权力的高峰。朝堂之上,原本平静如水的局势被一股突如其来的力量所搅动,冷家子弟在文职领域的晋升速度之快,令人咋舌,仿佛一夜之间,整个京城的文职官员名单都被重新洗牌,冷姓官员的名字频繁出现在升迁的公告之中,成为了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
然而,这股看似无懈可击的上升势头,却在皇后的一次意外之举下,悄然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数日后,金碧辉煌的朝堂之上,皇后身着华服,凤冠霞帔,仪态万方地步入大殿,她的声音清晰而有力,穿透了整个殿堂,宣布了一个震惊朝野的决定——建立文殊院。
文殊院,这个新成立的机构,不仅承载着选拔与培养国家栋梁之才的重任,更被赋予了管理、整改及编纂宫内文库的神圣使命。皇后此举,无疑是在向世人宣告,她对于文化、教育与知识传承的重视,同时也为那些非出身名门却才华横溢之士开辟了一条新的晋升之路,打破了长久以来由世家大族垄断的官场格局。
消息一出,朝野震动。那些原本对冷家快速崛起心怀不满的官员们,仿佛找到了宣泄的出口,纷纷上书弹劾,指责冷家势力扩张过快,有违朝廷平衡之道。一时间,弹劾的折子如同雪片般飞来,堆积如山,几乎要将整个案牍淹没。宫人们无奈之下,只得将这些厚重的纸张一一拆解,运至宫外,供那些辛勤劳作的工匠们作为取暖的柴火。据说,那几日里,宫外的篝火异常旺盛,火光冲天,足足燃烧了两个时辰,才渐渐熄灭,仿佛是在无声地诉说着这场权力斗争的激烈与残酷。
左丞相高渊下朝后没有立即回府,而是直奔御书房,心中挂念着与皇后及皇帝商讨的要事。
御书房内,高凌燕早已等候多时,她深知族兄高渊的性格与为人,知道他此次朝会过后定会来御书房。见高渊步入书房,她微笑着起身相迎。
“高大人终于来了。”高凌燕的声音如同春风拂面,带着几分家族间的温情。
高渊微微欠身,行了一礼,随即直奔主题:“皇后娘娘,近日朝中有诸多事宜需与陛下商议,我……”他的话语中带着几分急切,显然对国事十分上心。
“高大人莫急,陛下稍后便到。”高凌燕打断了高渊的话,示意他坐下等候。
不久,赵成宇身着常服步入御书房,见到高渊,他脸上露出了真诚的笑容:“高丞相,你可算来了。”
直到赵成宇换了常服回到御书房:“丞相来啦?这茶怎么样?我让人去找的六安瓜子,让人用蒸馏水煮的,你看茶汤是不是很干净?”
高渊听后,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与好奇。他虽贵为丞相,但平日里忙于政务,对这些琐事并未过多关注,这才注意到茶汤清澈见底,说:“这么透的水,比化掉的初雪还要透明呀!”
赵成宇得意之意立马浮在脸上,拉着高渊说:“这叫做蒸馏水,我专门做了一个装置来制作。”
高丞相问:“蒸馏水是什么水?只听过初雪化水泡茶为极佳,或用山井泉水。”
赵成宇扬了扬眉毛说:“那我带你去看看。”
赵成宇在解决了宫廷用水问题后,心情格外舒畅。他特别想要与亲信且智慧的高丞相分享这一成就,于是特地邀请高丞相来到那改造后的浴房,准备向他炫耀自己亲手设计的蒸馏水制作装置。
阳光透过半开的窗户,洒在浴房内的每一个角落,使得整个空间显得格外明亮而整洁。赵成宇站在那精心搭建的蒸馏设备前,脸上洋溢着得意的笑容,他转身对高丞相说:“高丞相,你可曾想过,这平日里不起眼的浴房,竟能成为我们改善宫廷用水质量的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