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道士贵妃(1 / 2)

小框子连忙上前,小心翼翼地搀扶着赵成宇站起身,准备离开。然而,在离开之前,赵成宇还不忘对皇后补充道:“还有上次我跟你提的那件事,你记得挑选几个家中人员简单的官员,与你一同成立一个新的机构。我们需要把我们的计划细化成一个具体可行的流程,这样才能更好地实施。”

皇后高凌燕认真地点了点头,表示自己已经记下了皇上的吩咐。她目送着赵成宇在小框子的搀扶下缓缓离开大殿,心中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不负皇上的重托,将后续的事情处理得妥妥当当。

朝堂之上,气氛微妙而紧张,皇后高凌燕的目光扫过一众大臣,他们或低头不语,或面面相觑,显然都被眼前的情形弄得有些手足无措。她轻轻叹了口气,心中虽已有所猜测,但仍旧希望能从某人那里得到一个明确的答案,于是开口问道:“你们之中,谁能给我解释一下,刚才这里究竟发生了什么?为何会让皇上如此动怒?”

大臣们闻言,纷纷投来复杂的眼神,彼此间的目光交流充满了无奈与推诿。原来以为皇后和赵贵妃都是一国之母的人选,所以相互不对付,但没想到按刚才皇上的说法,他既认定赵贵妃为发妻,又重用有治国之策的皇后,根本就是两边都不可以得罪,便没人愿意出来蹙眉头了。

皇后见状,心中更加明了,这场风波的背后,定是与那复杂的后宫之争以及朝堂上的权力博弈脱不了干系。她转而看向一直支持自己的苏丞相,只见他此刻正颓然地坐在地上,衣衫不整,显然是刚才风波的直接受害者。皇后心中一动,直觉告诉她,这件事与苏丞相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苏丞相,”皇后声音柔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你素来是朝中的中流砥柱,对今日之事,想必最为了解。还请丞相为本宫解惑。”

苏丞相闻言,抬头望向皇后,眼中闪过一丝感激与无奈。他深知,此刻的沉默已无法逃避,只好勉强撑起身体,有气无力地将刚才发生的一切娓娓道来。

“回禀皇后娘娘,方才之事,实乃微臣失言所致。微臣一时糊涂,竟以家事干涉国事,质疑皇上对皇后娘娘与赵贵妃的厚待。皇上龙颜大怒,不仅训斥了微臣,还对微臣的家事进行了处置,以示警戒。”苏丞相说到这里,语气中多了几分苦涩与自责,“微臣自知罪责难逃,愿领受一切惩罚。”

皇后听罢苏丞相的解释,心中更是复杂难辨。她眉头紧锁,再次发问:“那么,皇上为何会突然关心起苏丞相的家事来呢?”苏丞相闻言,面露难色,显然不愿再触及这个敏感的话题。这时,之前被皇上勒令休妻去子的那位大臣鼓起勇气,站了出来,再次详细叙述了自己的遭遇,以及皇上如何以此为契机,对整个朝堂的风气提出了严厉的批评。

皇后听后,轻轻叹了口气,语气中既有责备也有无奈:“如今边疆战事吃紧,百姓生活困苦,正是需要我们这些做臣子的齐心协力,共商国是的时候。然而你们呢?非但没有将心思放在议国事、安民生上,反而在这里挑拨皇家关系,制造不必要的纷争。皇上仁慈,没有直接拔除你们的官帽,已是莫大的宽容。”

说到这里,皇后话锋一转,语气变得严肃而坚定:“不过,今日之事也让我看到了朝堂之上的一些弊端。我与皇上近日已让内务府详细盘点了国家的国力和土地资源,发现尽管我们的国力相比先帝时期有了显着的增长,资源也丰富了两倍之多,但皇宫里仅依靠这几十位官员来治理如此广袤的国家,显然是不够的。我们的治理体系需要优化,需要更多有识之士的加入,以确保国家的机器能够高效、顺畅地运转。”

皇后环视四周,目光如炬:“因此,我在此宣布,即日起,我们将着手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包括但不限于官员选拔制度的完善、政务处理流程的优化以及地方治理的加强。我希望在座的各位能够摒弃前嫌,以国家大局为重,积极投身于这些改革之中,共同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皇后的话语掷地有声,在大殿内回荡。

齐丞相的话音刚落,大殿内顿时一片哗然。他的反对声,如同平静湖面上投下的一块巨石,激起了层层涟漪。然而,皇后并未因此动容,她的目光冷冽而坚定,仿佛早已预见并准备好了这一切。

“齐丞相此言差矣。”皇后缓缓开口,声音虽轻却带着不容忽视的力量,“我所说的招收非官家子弟入朝为官,并非盲目之举。我知朝中不乏才华横溢却出身寒微之士,他们因种种原因未能进入仕途,实乃国家之损失。若我们能打破门第之见,广开才路,必能吸引更多有志之士为国家效力,何愁国家不强盛?”

皇后停顿了一下,目光扫过在场的大臣们,继续说道:“至于齐丞相所担忧的大字不识、八面不通之人,我们自然有严格的选拔机制来甄别。我不会让任何一个无能之辈混入朝堂,扰乱朝纲。但同样,我也绝不会让任何一个有真才实学的人因出身而被埋没。”

说到这里,皇后的语气突然变得严厉起来:“至于你们所谓的‘管家事’,我再次重申,皇上的家事只有我能管,你们不能置喙!你们也该将自己的妻子所感放在心上,而不是到处为了一己私欲纳妾买童。”

“既然你们如此关心皇上的家事,那么我就依葫芦画瓢,让你们也尝尝被‘管家’的滋味。”皇后冷冷地说道,“现在站在朝堂上的,无论官职大小,凡是有妾室和外室,且她们年龄在四十岁以下的,一律改嫁兵户。儿孙辈无论大小,男子不得进京,不得举荐为官;女子只能许配给兵户。这是我给你们的第一个警告,也是我对改革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