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王墨阳匆匆忙忙地赶到那家茶馆时,时间正值午后时分,茶馆里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到处都是熙熙攘攘的客人。此时,前方不远处的台子上,站着一名身着长袍的中年男子格外引人注目。只见他留着一头剃得很短的头发,头皮清晰可见,上面还泛着一层青色的短茬儿。
这名中年男子手中握着一把精致的折扇,正口若悬河地讲述着评书《三侠五义》,其声音洪亮而富有磁性,将故事中的情节描绘得栩栩如声,引得台下听众们不时发出阵阵喝彩声和笑声。
与此同时,茶馆掌柜刘叔也是一脸笑容可掬地与那些熟悉的老主顾们相互寒暄着。“哟呵!这不是刘老板嘛,您可是有些日子没到咱这儿来啦!这段时间都去哪儿发财了呀?”刘叔热情地朝着一位刚刚走进门的中年男子打招呼道。
那位被唤作刘老板的中年男子,身穿一件丝绸长衫,右手轻轻地捻着自己那两撇修剪整齐的八字胡,左手则悠闲地嗑着瓜子。听到刘叔的问话后,他脸上露出一丝得意洋洋的神情,回答说:“哈哈,我也就去了趟大上海,进了点儿稀罕货罢了。”
坐在同一张桌子旁的其他几位茶客听闻此言,纷纷附和起来,其中一人更是竖起大拇指夸赞道:“哎呀呀,上海那可是被誉为东方的小巴黎啊!刘老板您这次去那儿肯定收获颇丰吧!”
就在这时,刘叔不经意间扭过头来,一眼便瞧见了已经走到门口的王墨阳。他连忙放下手中正在忙碌的事情,迅速双手抱拳,向在座的各位宾客略表歉意之后,快步向着门口走去。待来到王墨阳面前,刘叔满脸疑惑地问道:“姑爷,今儿个您怎么有空到这儿来了?”
王墨阳一般都是晚上下班以后过来,很少中午过来,而且一看他脸上略带兴奋的焦急神色,刘叔就知道肯定是有什么事情发生了。
“刘叔,我找你有点事”,说着,王墨阳拉着刘叔,走到了门外,“刘叔,报纸上的寻人启事等出来了”。
“登就登呗”,刘叔起初并没在意,现在这个世道,报纸上等什么都不稀奇,更何况是常见的寻人启事呢?
刘叔刚说完,便反过味,顿时睁大了眼睛,“姑爷,你是说,你是说那则寻人启事?”
“嗯”,王墨阳点了点头。
“好,好”,刘叔连声道好,然后开口说道,“姑爷,你等我一下”。
说完,便急急忙忙的向后院跑去,很快刘叔手里拿着一本书又跑了出来,“姑爷,清末版的《聊斋志异》,这是你们接头的信物,还是在离开东北的时候,老赵交给我的”。
“我来就是为了这件事,那我先走了,具体什么情况等见过面,我在跟你说”,说完,王墨阳转身离开了。
回到保密局,一下午,王墨阳都努力的压抑着自己激动的心情,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在自己的办公室里熬时间。
同样,在接到王墨阳电话之后的刘青山,将烟头狠狠地按在烟灰缸里,自己已经到了南京快一个多月了,一直没有登这则寻人启事,一方面是确实金鼎的领导给自己安排了比较棘手的工作,另一方面也是出于自己对南京的情况并不熟悉,需要一段时间适应一下,就这样才拖到了现在。
没想到,原本是打算连续在《南京晚报》上登三天的寻人启事,谁想到这才登了一天,自己的同志就跟自己取得了联系,看来对方也是跟自己一样,急着跟自己接上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