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吴长风四人归来(2 / 2)

“就是,俺们以前走南闯北,这点事就是小事。”

……

几人看到王行之,脸上也纷纷露出了笑容。

随后,王行之带着几人来到前厅,又麻烦青竹做了一桌饭菜。

几人显然也是饿坏了,一桌饭菜如风卷残云一般,快速被消灭干净。

吃饱喝足之后,王行之请青竹帮几人在南院收拾几个房间,就带着四人来到书房。

“先生,这是我们这段时间在西北探听到的军中猛士。”

一进书房,吴长风就从怀中拿出一份册子,交给王行之。

“你们先喝会茶,我看看如何。”

王行之接过册子,嘱咐一声开始查看。

吴长风四人忐忑得不行,生怕自己任务完成的不好,放在桌前的茶也没有心情喝。

杨惟忠——

王行之看到前第一个名字,立马就眼前一亮,杨惟忠是北宋末难得的名将。

杨惟忠原名康炯,为宋仁宗时都总管康保裔之裔孙,保裔被俘入辽,后康炯成人化名杨惟忠入宋保疆卫国,青年从军西北抗击西夏,收复西北疆土,建立平夏城,威震西北。

后面在宋徽宗时期,征讨方腊之时,又发掘了韩世忠。

后抗金救国,因苗刘兵乱被贬,死于任上。

杨惟忠一生,可以说都是在为大宋效忠,是一位难得的名将和忠臣。

单是这一位,就吴长风等人西北之行,就没白跑,毕竟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看看还有没有什么名人。”

王行之一下来了兴趣,继续向下看去。

“种师道、种师中、折可求、姚古、刘法……”

看到接下来的名字,王行之眼睛发亮,名单上记录的人一共有十五位,其中不乏有历史留名之人。

比如,北宋末西北最着名的北宋西北三家种、折、姚三家。

三家在北宋的名声极大,丝毫不逊于杨家将、曹家将以及李家将。

另外,还有后来大名鼎鼎的西北军神刘法。

在后世史学家口中,北宋末年名将,有“时论名将,必以刘法为首”之说。

刘法从军之后,对抗西夏,屡立功勋,历任鄜延路第三主将、鄜延路钤辖、侍卫亲军马军司都虞候,尤其是积石军之战,对北宋进击河湟起到重要作用,累迁熙河路经略使。

宣和元年三月,带兵攻击西夏统安城,力战而死,名臣李纲撰写《吊国殇文》祭奠和鸣冤。

不过,根据历史记载和一些小说记载,刘法之死是被童贯与宋徽宗算计。

但现在,根据吴长风等人调查到的信息,刘法刚在军中崭露头角,也不过二十岁。

“刘法,或许可以留下。”

看完名单,王行之暗自沉思起来,西北三家现在都是声名赫赫,无论哪一家的人,他都不好招揽。

杨惟忠虽是没落之人,现在也没有崛起,但杨惟忠只忠诚于皇家。

现在,他虽然与赵煦关系亲密,但帝王之心最难测,万一以后他功高震主,那么赵煦即使没死,也可能会想办法杀了他。

若是,赵煦像历史一般早死,继任的皇帝,也可能容不下他,他必然不会坐以待毙,因此不管是杨惟忠,还是西北三家,都不适合招揽到麾下。

这份名单当中,唯有刘法,适合招揽。

刘法不是西北之人,在军中也没什么根基,还不是后来的西北军神,现在招揽是最好的时刻。

思虑片刻,王行之抬眼望向吴长风四人询问道“四位老哥,这个刘法,是由谁考察到的?”

闻言,吴长风、宋清溪以及游骥都没开口,齐齐看向游驹,脸上都带上了一抹担忧。

游驹脸色一僵,有些紧张的说道“先生,这个刘法有什么问题吗?”

“游二哥别误会,刘法没什么问题。”王行之笑着解释道“只是在这份名单中,我看到的大多都是西北三家之人,其他的人也在军中或多或少有些关系,唯有这个刘法可以多是毫无根基,因此有些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