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琉球商人真的太给力了!(1 / 2)

从苏州府到南京城,这段路并不长,但是李舜臣却足足走了大半个月。

李舜臣之所以走得这么慢,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一个字——穷。

进入东南之后,李舜臣就身无分文了,他不得已先在苏州城内找了个活儿干。

只可惜他是个朝鲜的读书人,又没有技术,想要找个织工的工作都没人要。

李舜臣好不容易,在一家规模百人的织布厂找到了一份抄报纸的工作。

抄报纸,就是将报纸的消息抄写下来,贴在工厂休息区的布告栏上。

当然不可能全部都抄,李舜臣只需要将头版的重要新闻抄写上去就行了。

设立布告栏,这是苏州知府何心隐对各个工厂的要求,除了报纸之外,东南大都督府的新法令,以及苏州府衙的新法条也要求抄写在布告栏上,让所有百姓知晓。

李舜臣能读能写,这份工作干起来还算是轻松。

识字的工人毕竟不多,李舜臣除了抄报之外,也会给这些织布工人念报纸上的内容,他将这个当做练习汉语的机会,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就说的很流利了,初次见面都认不出他是朝鲜人。

这个时代的朝鲜,本来就和大明相差不大,朝鲜是大明所有藩属国中最恭顺的一个。

不仅仅朝鲜的制度完全照搬大明,朝鲜的货币也基本上都是大明的,朝鲜也学大明搞科举,教材也都是四书五经。

朝鲜大臣写的奏章,引经据典的水平不亚于大明读书人。

李舜臣很快就适应了在东南的生活,在工坊老板那边拿到了半个月的工钱之后,李舜臣终于启程前往南京。

等到了南京之后,李舜臣开始了他的求学之路。

果不其然,他的身份想要在南京入学,的确非常的困难。

天工书院可以招收外国学生,但是外国学生能学习的课程很少,还需要有人作保才能入学。

国子监就别想了,李舜臣看到国子监前等着报名的读书人排的长龙,这些还都是东南地区有功名在身的读书人。

大都督府已经放出风来了,今年入国子监只要参加选拔考试就可以了,但是明年想要做官,要先参加东南举办的科举考试,然后还要入国子监学习毕业才能授官。

如此一来,还不如今年抓紧时间就入国子监好了。

国子监附近的旅店都租住一空,就连南京城内的寺院都空出禅房,给这些读书人租房备考。

听说年底就会举行国子监的最后一场入学考试,这一次也是大都督苏泽亲自出题监考的,读书人们都卯足了劲儿,想要能给大都督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

李舜臣连朝鲜的功名都没有,更别说参加国子监的考试了。

那些私人书院的学费昂贵,李舜臣也没钱去读,他还记得审批入境的小吏岳伦的教导,如今东南的书院鱼龙混杂,真的有本事的书院不多。

李舜臣在苏州积攒的钱也快要用光了,不得已他又要在南京城找工作了。

只是临近年关,很多工坊都不招工了。

“卖报卖报!广西瑶乱!我新军第四旅进广西平叛!”

“午时折扣,只要五十钱!”

李舜臣摸了摸口袋,随着油墨、造纸和印刷术的进步,如今一份报纸的售价已经降到100文钱。

大部分报纸在早上就已经卖完了,上学读书的,上衙门办公的,去工坊干活的,早上工作的路上都会买上一份报纸,又或者让报童在早餐之前送到家中。

不少识字的殷实家庭,都有了阅读报纸的习惯,报纸上的新闻也会成为工作时候的谈资。

等到中午还卖不掉的报纸,一般就会打折出售,不过这时候新闻已经成为了旧闻,失去了谈论的价值了。

五十文对于普通人来说还是很贵的,李舜臣如今暂时住在鸡鸣寺的出租禅房中,禅房可以借阅旧报纸,他很少买新报纸看。

但是靠着旧报纸上的招聘启事,李舜臣连续几次去应聘都去晚了。

毕竟鸡鸣寺提供的旧报纸都是几天前了,人家招满了人也不奇怪。

李舜臣咬着牙,从口袋里掏出枚当五十的铜钱,递给报童说道:

“来一份最新的报纸。”

报童接过钱,立刻报纸递给李舜臣说道:“多谢先生,恭喜先生发财!”

东南的报童就是伶俐,听说大都督在各大城市都设立养济院,将卖报送报都给这些孩子做,还开设扫盲学习班教授他们读书识字。

这些报童可要比平城街头那些脏兮兮的流浪儿强多了,又有礼貌又干净整洁,说话还好听。

李舜臣再次感慨东南的发达,他从报童手里接过报纸,直接在路边翻看起来。

头版是广西瑶乱的一篇文章,总体上就是讲述了藤峡瑶乱的历史,原因,以及广西对于东南的影响,算是说明了第四旅进入广西平叛的正义性。

这篇文章也没有过多引经据典,而只是平实的讲述了瑶乱的原因,还有几篇从广西逃难到广东的汉人难民实录,看完之后让李舜臣这个外国人都觉得必须要平定广西瑶乱!虽然他连广西到底在地图上什么地方都不知道。

二版是最近东南执行的新政策介绍,包括了大都督颁布的限制僧产道产,打击民间淫祀的政令。

李舜臣想到了自己租住的鸡鸣寺,难怪最近寺里的大和尚们有些紧张,原来是因为这件事啊。

不过对于鸡鸣寺这种大寺院来说,土地只是其中收入的一部分。

香客布施,租住僧房,抄送经书,供奉法事,发放贷款,这些也都是赚钱的项目。

都督府的政令只是对僧产进行了限制,规范了度牒的管理,在读书人看来应有之义。

李舜臣担心自己租的禅房会不会涨价,不过他也只是转过一个念头,再找不到工作连禅房都租不起了。

连忙翻到后面,就在李舜臣准备查看招聘启事的时候,突然看到了征兵的报道。

征兵?

李舜臣眼睛一亮,原来这是驻扎在南京的东南新军第五旅的征兵布告。

东南新军第五旅,驻扎在南京,负责的是南直隶的防务。

第五旅名义上的旅长是徐渭,实际上负责日常训练的是代理旅长陈璘。

陈璘,韶州人,是戚继光入闽平倭时候招募的手下,后来曾经作为代表前往福建水师学堂进修过,开始接触新学思想。

后来在苏泽控制了戚家军之后,戚家军转编为第三旅,陈璘在攻占潮州和广州的战役中都立下战功。

于是陈璘被调任到南京,担任第五旅的代理旅长。

徐渭将军务都委托给陈璘,两人配合还算是默契。

第五旅的军官都是从各旅抽调的,在湖广的景王奉诏事件之后,徐渭立刻向苏泽进奏,湖广生变明廷肯定要先平定景王,那张居正在徐州的军队很有可能西撤。

如果张居正让出徐州,那么第五旅就可以北上占领徐州,那东南就可以占据整个江淮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