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家三兄弟深谙县衙的门道,自然也不愿意对簿公堂。
苏泽无所谓的说道“行啊,对簿公堂就对簿公堂,这建溪下游是我们长宁卫的!”
这下子陈氏三兄弟彻底败下阵来,显然苏泽是个懂行的,这案子告到了县衙,也是人家长宁卫占理。
上次械斗输的那么惨,抢又抢不过,打官司又打不赢,三兄弟绝望的站起来,准备将这个坏消息告诉族长。
苏泽却说道“不过你们想要疏通建溪,倒是也未尝不可。”
三兄弟都已经站起来了,听到苏泽这这句话后立刻重新坐下。
陈伯飞立刻问道“苏相公,真可以吗?”
林显扬也看向苏泽,他也不理解,为什么苏泽要同意让背山村来疏通水源,难道这个时候不是应该乘胜追击,让背山村知道长宁卫的厉害吗?
苏泽继续说道“取水文图来。”
林显扬立刻从宗祠后方取出一份泛黄的图册,这东西就是流经长宁卫的建溪的流域图。
大明朝从村到县,都有这样的水文图。
水文图记录了河流的走向和分支,也记录了河流的宽度和基本形状。
水文图一方面是记录了水文基本信息,一方面也是对河流归属权的确权,如果一条河流分属不同的村落,或者这条河流上游属于哪个村落,这些都是要标注在水文图上的。
苏泽看着水文图,果然和他今天早上观察的一样,淤塞的支流是在河道弯曲的地方。
建溪虽然叫做溪,实际是一条挺宽的小河,要不然长宁卫也不会靠着建溪就能灌溉出这么良田。
不过从几十年前开始,建溪的水流就逐渐变小,而且水中的泥沙也多了很多。
在降雨少的时候,建溪甚至还会断流。
原因其实也很简单,建溪上游路过一片矿区,因为挖掘采矿和矿坑冲刷泥浆,让建溪中的泥沙含量增加,因为泥沙的增加建溪的河床被抬高,水流也就变缓了很多。
河床抬高不仅仅导致了河流变缓容易断流,而且在暴雨时节还容易发生水灾,长宁卫的家谱中就记录了很多次“治溪”的事迹。
从嘉靖二十年开始,官办的矿坑为了多贡矿税,更是不断的破坏土地开挖矿石,建溪也从时隔几年泛滥一次,变成了几乎每年都会泛滥一次。
对于长宁卫的人来说,建溪流经长宁卫又是祝福又是诅咒。
原本长宁卫百废待兴,苏泽还管不到治溪的事情,但是这一次背山村送上门来,这些人手不用白不用,干脆乘着机会治理一下建溪。
虽然如今苏泽的【水利】技能只有v1,但是建溪也只是一条普通的闽江支流,v1的知识体系加上苏泽前世阅读水利史的经验,治理这条小溪绰绰有余,吧?
苏泽对着陈家兄弟说道“我打算治理建溪,这样背山村的河道也就不会淤塞了,但是治溪的人手要背山村出。”
陈氏兄弟愣住了,就连长宁卫众人也愣住了。
家老阿公咳嗽了一声说道“阿泽,这建溪的问题老百户也曾经请渠房的曹典史看过,曹典史说只要上游的矿坑不绝,下游断无安宁之时啊。”
陈氏兄弟也点头说道“苏相公,这建溪淤沙太多,就算是我们陈氏和长宁卫全员出动,也挖不清这溪内的淤沙啊。”
苏泽知道,这是大家不相信自己。
水利这个东西,一向是专业性非常强的。
比如县衙渠房的吏员,家族世代都是从事水利工作的。
而大明朝非常重视治河治江,专门设立了河道衙门负责治水。
不过大明朝的另外一个特色,就是财政极度紧张,各衙门严重缺乏经费。
而水利工程一直都是投入巨大,但是收益却很缓慢的工程。
所以在明初的水利工程发展之后,大明中期水利工程建设进入停滞期。
南平县渠房能将闽江管好就不错了,根本管不到建溪这种支流。
甚至在降雨量大的时候,还会将洪水引入建溪来泄洪。
不仅仅是南平县,整个大明朝的水利工程都存在年久失修,旧工程维护不下去,新工程没钱开工的窘境。
苏泽暗暗想到,在读史书的时候,总觉得各个王朝后期是“气运耗尽”,整个王朝的天灾不断,似乎老天爷都要送走这个王朝。
但是实际上,这个观点就是因果颠倒了。
是因为到王朝后期朝廷财政崩溃,无法再和王朝建立初期那样低成本高效率的进行大型工程建设,这才让各种水利设施年久失修,遭遇到洪水就会“河堤大溃,千里泽国。”
又或者是爆发蝗灾和旱灾,如果是王朝强盛的时期,自然有办法赈灾抗灾,但是到了王朝末年,朝廷连官员俸禄都快要发不上了,自然也没能力组织救灾了。
但是嘉靖朝廷的时间点还不太一样,这位皇帝还不是他孙子的孙子那时候,朝廷还能从民间收到大量的银钱。
只不过这位“聪慧”的皇帝更愿意将钱花在修建宫观上,而不是用在他的“子民”身上。
大明朝的国库空虚,皇帝的私人金库太仓库却堆满了金银。
嘉靖皇帝像是个极端的守财奴一般,从太仓库“借”给国库的钱还要收利息。
除了闽江之外,其余水系的治理都靠民间自筹经费自行开工。
苏泽却胸有成竹的说道
“我只需要五十能干活的青壮,就足以治好建溪和背山村的支流。”
陈伯飞忍不住问道“苏相公真的有治河之法?”
苏泽笃定的说道“我有一‘束水冲沙’之法,可为百年大计,彻底解决建溪淤沙的问题。”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