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鹎鸟介绍(2 / 2)

分布于亚洲南部、东南亚、非洲等热带地区,在中国就有4属20种。

为中、小型鸣禽,喙形较细尖,先端微下弯,翅短且圆,尾羽细长,为方尾或圆尾,腿短,跗跖短弱,大多被以靴状鳞,体羽柔长而松软,后颈见有纤羽。

为树栖性,以果实为主食,兼吃昆虫,夏季育雏期间捕食大量昆虫,在树上编碗状巢,产卵4-5枚,由双亲孵化,孵化期12~15天,雏期约15天,善于鸣叫。

然后说红耳鹎,红耳鹎是脊索动物门,鸟纲,雀形目,鹎科,鹎属的小型鸟类。

成年体长在17-21厘米,体重一般不超50克,额至头顶为黑色,头顶有耸立的黑色羽冠,眼下后方有一鲜红色斑,其下又有一白斑,外围为黑色。

上体褐色,尾黑褐色,外侧尾羽具白色端斑,下体白色,尾下覆羽红色,胸侧有黑褐色横带,因有高耸的冠羽,所以俗称“高髻冠”。

红耳鹎在中国分布于藏省东南部、云省南部、贵省南部和桂省南部等地。

主要栖息于低海拔的低山和山脚丘陵地带的雨林、季雨林、常绿阔叶林等森林中。营巢于灌丛、竹林和果树等低矮树上。”

“其他的和白头鹎也没什么区别,也是“三有”里面的鸟类。”

康强想了想补充道。

“接下来说绿翅短脚鹎,绿翅短脚鹎是鹎科、短脚鹎属的鸟类,该属共有9个亚种。

属于中型鸟类,体长在20-26厘米,头顶羽毛形尖、栗褐色具白色羽轴纹,在暗色的头部极为醒目。

而上体是灰褐缀橄榄绿色,两翅和尾为亮橄榄绿色。

耳和颈侧红棕色,颏、喉灰色,胸灰棕褐色具白色纵纹,尾下覆羽浅黄色。

主要分布于东喜马拉雅山区至印度东北部、中国、缅甸、越南、老挝、泰国、马来半岛等地。

栖息在海拔1000-3000米的山地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次生林、林缘疏林、竹林、稀树灌丛和灌丛草地等各类生境中。

最后是栗背短脚鹎,栗背短脚鹎,和绿翅短脚鹎一个科属,从名字也能听出来起背部为栗色,而头顶具有黑色冠羽,飞羽黑褐具灰白色羽缘,为下体灰白色,跗跪的长度较嘴峰的长度短。

雄体体形适中,头顶具羽冠,羽冠黑色,身上的额、眼先、耳羽及颈侧以及后颈至腰部等部位皆为栗色,尾上覆羽为暗褐色。

颏与喉是白色,其余下体为灰白色,胸和腹部具细而短的白色羽轴纹,两胁沾灰色,腹中央和尾下覆羽则是白色。

飞羽和翼上覆羽内困灰褐色,外硼黄褐色,外缘灰白色,尾为方形,而中央尾羽是暗褐色,外侧尾羽与之相似仅色彩较暗。

雌体与雄体基本一致,但雌体体羽色显苍淡。

栗背短脚鹎主要分布于中国长江以南,越南北部也有分布,栖息于低山丘陵的阔叶林、林缘、灌丛和草地等环境,常成对或小群在树冠活动,也在林下灌丛觅食。

繁殖期在4-6月,于小树或灌木上造杯状巢,窝卵数3-5枚,卵洋红色被紫色斑。

栗背短脚鹎是中国特产鸟类之一,同时是食虫益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