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这时,只听得一阵“咕咕咕”的声音响起,原来是挽清的肚子发出了抗议。她下意识地摸了摸自己的肚子,有些不好意思地嘟囔道:“唉!连我的肚子都这么不争气,偏偏在这个时候叫起来,真是太讨厌了。”
话刚落音,挽清便像一只敏捷的小兔子一样,迅速站起身来朝着屋外飞奔而去。黄离见状,急忙在后面喊道:“慢点儿跑,天黑路滑,小心别摔倒了!”然而,他的话音还未落,挽清早已跑得无影无踪了。
远远地,传来了挽清清脆的声音:“我才不像你呢,娇生惯养的公子哥。就算不小心摔一跤,我也能立马站起来继续往前走,所以你就不用担心啦!要是我真摔坏了,肯定也不会怪罪到你头上的。”随着这最后一句话飘入黄离的耳中,挽清整个人彻底消失在了黑暗之中。
望着挽清如同轻盈的风儿一般迅速地飘然而去,黄离无奈地摇了摇头,旋即加快步伐紧紧跟随其后。当他终于抵达饭厅之际,眼前的景象令他不禁一怔——餐桌上已然摆放好了丰盛的饭菜,只缺将米饭盛入碗中这一道工序了,而此刻仍在忙碌着的唯有夏雨一人,其他人已经坐好?就等着开吃了。
黄离见状赶忙找个位置坐下,满心期待着享用这顿美食。就在这时,挽清瞧见黄离急匆匆赶来的模样,忍不住打趣道:“离哥哥呀,没想到你吃饭居然如此积极踊跃呢!我还寻思着要再稍等你片刻呢!”
听到这话,黄离连忙笑着解释起来:“哎呀,我这不也是担心让你们久等嘛,毕竟有这么多位美丽动人的姑娘在此等候我一人,实在是令我深感愧疚呐!”
“哟呵,照你这么说来,到成了我们的不是啦?”挽清似笑非笑地调侃道。
“哪有的事儿啊!这其中又何谈谁对谁错呢?不过是彼此相互体谅罢了。”黄离依旧面带微笑,从容不迫地回应道。
“好啦好啦,算你说得有理,快别啰嗦了,赶紧动筷吃饭吧!咱们方才讲了那么老半天的故事,想必你现在肯定是口干舌燥得很呢!”挽清眼见夏雨已然落座,便赶忙催促道。
众人围坐在一起,享受着这顿其乐融融的晚餐。餐桌上摆满了丰盛的菜肴,大家欢声笑语不断,气氛十分温馨和谐。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和满足的笑容,一边品尝美食,一边愉快地交谈着彼此的近况和趣事。
晚饭后,众人结伴而行,一同出门散步。夜晚的微风轻轻拂过面庞,带来丝丝凉爽。他们漫步在宁静的街道上,欣赏着月色下的夜景,感受着这份难得的闲适与安宁。
次日清晨,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了房间里。吃过早饭后,挽清像往常一样来到了黄离的住处,准备继续聆听他讲述那些扣人心弦的往事。
一进门,挽清便迫不及待地对黄离说道:“来吧!继续老和尚给老道讲故事啦。”
黄离闻言微微一笑,回应道:“你这家伙怎么还一口一个和尚和老道呢?我昨天可是跟你说了不少啊,现在我已经不紧张了,咱们今天也不必按照顺序来讲啦。”
听到这话,挽清连忙点头应道:“那好呀,那咱们赶紧进入正题吧!之前说到宇帝死了,姬野也差点丢了性命,后来到底怎么样了呢?”
黄离稍稍整理了一下思绪,缓缓开口说道:“其实后面的事情发展得还算顺利,没有再发生太多惊心动魄的大事。不过,当时那四位曾发誓誓死效忠的部下却接到了一道秘密命令。我的家族也被明确告知不再效忠于清国,而是要独立建立起夏国,并牢牢守住这半壁江山,静静等待宇的后裔重新回归朝堂执政。至于为何取名为夏国嘛,则是因为这个字与‘下’同音,如此一来便能时刻提醒我们永远都是宇的臣子,切不可在历经三代之后生出不臣之心呐。”
高夫子家族作为当代大儒和帝师,其地位尊崇无比,正因如此,他们幸运地免遭姬世家族的迫害。他们肩负着一项至关重要的使命:只要少主现身,便立刻前往夏国,精心协调并处理交接事宜,以确保一切都能顺利推进。
与此同时,还有一个家族遭受了姬世家族极为沉重的打击,但即便处境艰难,他们仍不遗余力、历经重重险阻终于寻得了少主,并承担起对少主悉心教导的重任。他们默默地守护着少主,耐心等待时机成熟,助其成就一番伟大的事业。
而另一个家族则巧妙地隐匿于皇宫的护卫队伍之中。这样一来,少主能够近距离观察和接触宫廷中的种种事务,从而深入了解其中的复杂关系和运作机制,为将来接管皇位奠定坚实的基础。
此时,黄离有条不紊地向众人依次介绍完这四个家族所身负的不同使命。挽清不禁好奇地发问道:“那么,你究竟是什么时候知晓这些事情的呢?”
黄离稍作思索,回答道:“其实,我也是直到最近方才得知此事。自从师傅离去之后,我父亲才将这一切原原本本地告知于我。”
挽清眉头微皱,追问道:“为何要等到如此之晚才告诉你呢?”
黄离轻声解释道:“这都是师傅临行之前特意嘱咐我父皇的安排。”
听到这里,挽清更为疑惑了,她紧接着追问:“那你的师傅与此事又有着怎样千丝万缕的关联呢?”
“师傅之所以会来到此地,实则是因宇帝送走的那个孩子所致。”黄离稍作沉默后,缓缓开口说道。
“什么?难道他不是因为我的母亲而来吗?亏得我之前听闻他对母亲一往情深时,还曾为之深深感动,满心欢喜地认为母亲总算觅得了良人佳婿,未曾想到到头来竟只是一场闹剧罢了。”挽清听到此处,不禁怒火中烧,愤愤不平地嚷道。
见此情形,黄离连忙出言劝解:“此事你万不可误解师傅啊!原本这件事压根轮不到他亲自出马,但恰好在此时师娘遭遇这般变故,他这才匆忙赶来处理此间事务,而那件关于孩子之事不过是顺手而为罢了。再者而言,师傅宅心仁厚,所做的种种谋划皆是出于不愿伤及无辜百姓之考量。整整十年时光呐,他可谓是绞尽脑汁、费尽心力,一心只想不兴刀兵、不动干戈,便能将宇氏的大好河山重新夺回手中。只因他深知师娘生性善良,最不喜见到战火纷飞、生灵涂炭之惨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