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老师这么晚还不回家,豆豆怎么办?”
“院里有个孩子跟他一起去学校的。”
“那吃饭呢?”
“在寄养的地方。”
“那不住一起吗?”
“平日豆豆都在她那里玩,周末会来中关村或者交道口这边我家团聚。”
满足于了解的重要信息,她停止了进一步询问,生怕暴露了自己的用心。
就这样,林峰继续保持其简单平静的生活,而这种教师的职业状态正是最令他满意之处。
学生们单纯直接,与他们相处能让人忘掉烦恼变得年轻起来。
同时他在学术期刊的翻译工作中获得了很大认可,逐渐成为学校内外不可或缺的人才。
不仅这两个学科的文献资料翻译精准,连学术界的权威们都对他产生了好奇:这家伙到底是何方神圣,怎么能把专业知识讲得如此清晰明确?
终于一天晚上,他又接收到一个新任务,
不过这件东西,自己确实没准备中文版。
既然要翻译就认真翻译吧,当是给自己补上这一课。
在后续的翻译过程中,李振华加入了很多没有出现在英文原版里的内容。
他的本意是好的,却也为此后的一些问题埋下了隐患。
就这样过了半年,那几个说要来找他的人终究没有出现。
后来李振华才了解到,对方因为突然的任务已经出国了,这也让他回忆起了另一件重要事情。
但今天他顾不上别的事情,刚刚的报纸大标题显示,十一届三中全会已经胜利闭幕。
人们虽为这一消息欢呼,却没有多少人能预料到这次大会将会对国家和人民产生多么深远的影响,更难以想象它会对世界格局的改变有多大。
人们只知道,改革开放即将到来,而改革开放将带来怎样的变化无人能预测。
只有李振华深知这是个无比重要的转折点。
今天的课堂上,他改变了惯有的讲课方式,高兴地宣布了这个消息。
其实同学们对此也并不陌生,只是台下的学生无法理解李振华的情绪远超报纸上的内容。
1979年的元旦晚上,中关村,李振华家。
因为两所学校都有联欢晚会,李振华自然先参加了京华大学的活动,毕竟是自己曾经的老校。
只是这里的晚会平淡无奇,令他觉得索然寡味。
正当李振华打算溜走去参加电影学院的晚会时,一群学生也跟了过来。
尽管京华大学的男女比例略好一些,但在那个年代还是少有女性学生的。
学生们知道李振华同时兼任电影学院教师,那里美女众多,怎么能放过这个机会?于是大家一拥而上去追看李振华。
果然,到了电影学院,晚会氛围完全不同。
节目精彩纷呈,表演者也更为优秀。
学生们跟随李振华到来引起一阵热潮,这不仅是李振华的吸引力,更是其他学校的同学能在这样的活动中受到邀请的荣誉象征。
晚会现场要求京华大学的学生上台表演节目,然而这群小子完全没有准备,只为了来看表演。
看到他们尴尬的面孔,李振华上前解围,自弹自唱一首英文歌以教师身份展示外语才华,场面瞬间活跃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