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魏都起祸火(下)(2 / 2)

就在这时,桓范作为曹爽的智囊,见局势不利,便暗中指挥曹爽的弟弟曹羲和曹训,企图从两侧发动突袭,用暗箭伤人。然而,他们的计划早已被苻雄和乐綝两位将领察觉。只见苻雄身形一闪,左手持盾,精准地挡住了飞向曹绫的暗箭;而乐綝则紧随其后,右手握盾,将另一支暗箭也轻松化解。随后,两人默契配合,迅速上前,将曹羲、曹训以及桓范三人一并擒拿,确保了战场的公平与秩序。

随着夜幕的降临,荒岛上的战斗愈发激烈,曹绫与曹爽的身影在月光下交织成一幅惊心动魄的画面。汗水浸湿了他们的衣衫,两人都逐渐脱去了多余的衣物,以减轻负担,更加专注于眼前的战斗。

“曹爽,你的体力开始不支了,这样下去,你只会输得更惨。”曹绫的声音带着一丝疲惫,但更多的是坚定。她手持倚天剑,剑尖微微颤抖,那是长时间战斗留下的痕迹。然而,她的眼神依然明亮,仿佛能洞察曹爽的每一个动作。

曹爽光着膀子,满身伤痕,但他的眼神依旧不屈。“绫妹,我曹爽岂是轻易言败之人?今日,我即便身死于此,也要与你战个痛快!”他大吼一声,再次挥动虎头蛇尾大刀,向曹绫猛攻而来。

曹绫只穿着上衣和短裙,显得身形轻盈,如同燕子穿梭于林间。她灵活地躲避着曹爽的攻势,同时寻找反击的机会。她的上衣随着她的动作轻轻摆动,短裙下露出的一截白皙小腿在月光下显得格外耀眼。但此刻,没有人会去注意这些,所有人的目光都被这场激烈的战斗所吸引。

他挥舞着大刀,如同一只疯狂的野兽,不断向曹绫发起猛攻。曹绫无奈之下,只能全力应战。她的剑法越来越凌厉,每一剑都直指曹爽的要害。而曹爽则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强大的体魄,硬生生地接下了曹绫的所有攻击。

“曹爽,你可知你的攻击漏洞百出?若非我手下留情,你早已败下阵来。”曹绫一边闪避,一边高声提醒。她突然身形暴起,一剑直刺曹爽的肋下。曹爽大惊失色,急忙挥刀抵挡,但剑尖已划破他的皮肤,留下一道血痕。

“哼,少说大话!若非我心有旁骛,你岂能伤我分毫?”曹爽怒吼着,加大了攻势。他知道自己已经处于劣势,但心中的骄傲与不甘让他不愿就此认输。

曹绫轻轻叹了口气,她知道曹爽已经陷入了疯狂的状态。但她也明白,作为曹家的一员,她必须保持冷静与理智。“曹爽,你我之间的战斗不仅仅是为了胜负,更是为了曹家的未来。我希望你能冷静下来,好好想想你究竟在做什么。”

曹爽闻言,身体一僵,手中的大刀也不由自主地慢了下来。他转头望向被擒的亲人,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那是愤怒、失望,也是深深的无力感。

“我……我……”曹爽想要说些什么,却发现自己已经无话可说。他的力气仿佛在这一刻被抽空,手中的大刀无力地垂落。

曹绫见状,没有继续追击,而是缓缓收起了倚天剑。“昭伯兄,战斗已经结束了。我希望你能认真反思自己的行为,为曹家,也为你自己。”

曹绫的声音柔和而坚定,她缓缓走向曹爽,伸出手想要拉他起来。

曹爽望着曹绫伸出的手,眼中闪过一丝犹豫。但最终,他还是握住了那只手,借力站了起来。“绫妹,谢谢你。我……我会好好反思的。”他的声音低沉而沙哑,但充满了真诚与决心。

于是曹芳曹爽一党全部投降,包括从犯何晏。

夜风拂过荒岛,带来一丝凉意。

在魏都的晨曦中,叛乱的阴霾终于被曹绫的英明与果敢所驱散。她站在城头,望着远方渐渐明朗的天际,心中既有胜利的喜悦,也有对未来的深沉思考。

“传令下去,即刻准备太庙祭祀,我要让天下人知道,大魏的天子,依然稳固地坐在他的龙椅上。”曹绫的声音坚定而有力,传遍了整个魏都。

不久,曹殷身着龙袍,步伐稳健地步入太庙,他的眼中闪烁着对祖先的敬畏与对国家的担当。在曹绫的护持下,他顺利完成了祭祀仪式,向世人宣告了大魏的安定与强盛。

祭祀结束后,曹绫在朝堂之上,面对着众臣,宣布了对曹爽和曹芳一党的处置决定。“诸位,叛乱虽已平定,但如何处置叛臣,关乎国家法度与人心向背。我意,对曹爽、曹芳等人从轻发落,念其曾为曹家子孙,特将他们发配至幽州,担任东乡军校的服务人员与护卫,现在正好四期开办,他们的加入,可以为大魏人才保驾护航,此举以示惩戒,亦期其能改过自新。”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议论纷纷,有人赞成曹绫的宽宏大量,也有人担忧此举会留下隐患。但曹绫只是微微一笑,她深知自己的决定既体现了皇家的仁慈,也彰显了对国家未来的深思熟虑。

与此同时,澜的命运也迎来了转机。在叛乱中,他毅然决然地选择了保护安乡公主曹樱,这一英勇行为不仅赢得了曹樱的感激,也引起了燕王曹宇的注意。

“澜,你虽曾误入歧途,但能在关键时刻弃暗投明,保护公主,实属难得。本王决定特赦你的罪行,并赐你为安乡公主的驸马,不日举办婚礼,望你日后能忠心耿耿,守护公主,也为我大魏效力。”曹宇的声音温和而有力,充满了对澜的信任与期待。

澜闻言,激动得跪倒在地,连连叩谢。“多谢燕王殿下,多谢公主殿下。澜定当铭记此恩,誓死效忠大魏,守护公主周全。”

从此,澜的身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从一个曾经的叛军将领,变成了大魏的驸马,也成为了曹樱心中最坚实的依靠。而曹樱,也在经历了这次变故后,更加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勇敢与忠诚。

魏都的叛乱虽然给国家带来了短暂的动荡,但在曹绫的英明领导下,一切迅速恢复了平静。大魏的天子依然稳固,国家的未来也充满了希望与光明。

241年9月初,在洛阳城的晨光中,曹绫正沉浸在平叛胜利的喜悦之中,她的心中满是对国家安定的欣慰与对未来的憧憬。

然而,这份宁静突然被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破,一名满身尘土、衣衫褴褛的将领踉跄着冲入大殿,脸上写满了焦急与疲惫。

“统帅大人,大事不好了!”那将领的声音沙哑而急促,正是西线名将邓艾,他的眼中闪烁着求援的渴望与对友军安危的深切担忧。

曹绫闻言,秀眉微蹙,目光如炬地望向邓艾,试图从这疲惫的面容中读出更多的信息。“你是?”她轻声询问,语气中既有疑惑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威严。

这时,一旁的乐綝上前一步,恭敬地解释道:“统帅,我认得他,这位便是邓艾将军,西线战场上的佼佼者,多次带兵击败蜀军,是阎盾大都督的亲信。”

曹绫闻言,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丝赞赏。“原来如此,邓艾将军,你言我夫君阎盾被困铁笼山,眼下双方军情究竟如何?”她的声音虽轻,却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坚定与决断。

邓艾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心中的慌乱,将西线战场的局势一一道来:“统帅,阎盾大都督所率的五万大军,本欲趁势追击蜀军,不料却中了姜维的诱敌深入之计,被其十万大军围困于铁笼山之上。山上水源断绝,粮草不济,情况危急万分。而陈泰将军与郭淮将军率领的六万援军,在山脚下也遭遇了蜀军名将罗宪所率的两万精锐的顽强阻击,难以突破重围。”

说到这里,邓艾的眼中闪过一丝绝望,但很快又被坚毅所取代。“我和王濬将军,遵卫瓘大人之命,星夜兼程赶来洛阳求援。原本希望曹肇大人能伸出援手,不料却在此地遇到了曹绫统帅。大都督的安危,如今全系于您一身了!”

曹绫听后,面色凝重,心中翻涌着复杂的情绪。她深知,铁笼山之围不仅关乎丈夫阎盾的生死,更关乎大魏的国运与边疆的安定。

她缓缓站起身,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声音坚定而有力:“诸位,阎盾大都督乃我魏国栋梁,又是我的夫君,岂能坐视其陷入绝境而不顾?我意,即刻调集大军,由我亲自率领,前往铁笼山救援。同时,传令各地,务必加强防守,以防蜀军趁机偷袭。”

言罢,曹绫转身大步走向殿外,心中已有了周密的部署与计划。她知道,这场战斗将是一场硬仗,但她也相信,在她的带领下,大魏的将士们定能克服一切困难,救出阎盾,守护这片土地的安宁。

在洛阳城的繁华与古朴交织之中,曹绫的府邸内灯火通明,气氛凝重而充满期待。曹绫忌惮姜维的实力,于是派人去并州喊来了自己的得意门生杜预和王二博,并在洛阳找到了回来看望父母的钟会,庞会和诸葛绪这三位一期高材生。

“诸位爱徒,此番召集你们前来,非比寻常。”曹绫转过身,目光扫过站在堂下的杜预、王二博、钟会、庞会以及刚从并州赶回的诸葛绪,每个人的眼中都闪烁着对战斗的渴望与对师长的尊敬。“姜维,蜀中名将,其智勇双全,非等闲之辈。我知尔等皆是我军事学院的佼佼者,此番出征,务必齐心协力,共克时艰。”

杜预闻言,嘴角勾起一抹自信的笑容,他上前一步,拱手道:“校长放心,并州之事虽由秦朗先生暂代,但学生已做好万全准备,随时可驰援前线。久未征战,手痒难耐,此番定要让姜维见识我魏军之威!”

诸葛绪紧随其后,温文尔雅中带着几分坚定:“校长,学生自毕业后,虽得朝廷重用,却鲜有机会亲自领兵作战。此次机会难得,学生定当全力以赴,不负所学,更不会让杜预兄专美于前。”

钟会则显得更为沉稳,他微微欠身,言辞恳切:“校长栽培之恩,钟会铭记于心。此番出征,不仅是为国效力,更是对军校教育的一次实践。学生定当谨慎行事,智勇双全,不负校长与各位教官的期望。”

这时,庞会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恨意响起:“校长,学生此去,除了为国征战,还有一份私愿。关羽虽已作古,但其后人仍在蜀中。我父亲庞德将军,当年为国捐躯,死于关羽之手,此仇此恨,我庞会誓要亲手了结。请校长成全!”

曹绫闻言,目光深邃地看了庞会一眼,轻轻叹了口气:“庞会,复仇之心人皆有之,但切记,身为将领,当以大局为重。你的勇气与决心我已知晓,但望你在战场上能够冷静判断,勿让私仇蒙蔽了双眼。”

王二博见状,也上前一步,虽未直接言及战事,却以行动表达了自己的决心:“校长,学生虽不及诸位师兄那般声名显赫,但亦愿随军出征,为魏国尽一份绵薄之力。无论前方是刀山火海,学生都将义无反顾。”

曹绫望着眼前这些年轻而坚定的面孔,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她深知,这些学子不仅是国家的未来,更是她倾注心血培养的骄傲。她缓缓点头,声音坚定而有力:“好!有尔等如此,我魏国何愁不兴!明日,我们便启程前往前线,与姜维一决高下,让世人看看,我魏国儿郎的风采!”

随着曹绫的话语落下,书房内响起了一片激昂的回应声,仿佛预示着即将到来的,将是一场波澜壮阔的史诗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