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风起云涌的240年春日,辽东大地沐浴着久违的和平阳光,却也在暗流中酝酿着新的风暴。曹绫,这位以铁腕与智慧并重的女杰,历经了魏都风云,终于率领着她的府兵,穿越千山万水,回到了这片她倾注心血、一手兴盛的故土。她的归来,本应是希望的曙光,却未料,迎接她的竟是江东猛虎——陆逊的十万精兵压境。
幽州城下,战云密布,陆逊的军队如黑云压城,气势汹汹。而港口之外,陆胤统领的三万水师如同铜墙铁壁,封锁了海域,切断了辽东与外界的一切联系,倭国、高句丽等国的援军望洋兴叹,无力驰援。城内的百姓人心惶惶,昔日繁华的街道如今空无一人,唯有恐惧与绝望在空气中弥漫。
就在这紧要关头,幽州城内,曾因战乱而中途停办的军校三期学员们,面对东吴的强大压力,选择了不同的道路。他们之中,不乏心怀壮志、才华横溢之辈,但在生死存亡之际,他们选择了向陆逊投降,以换取个人的前程与安危。这些自己倾注心血培养的学生,如今却身着敌军战袍,被授予军职,站在了曹绫的对立面。
当曹绫策马立于城下,与陆逊四目相对时,空气仿佛凝固。陆逊的话语如寒冰刺骨,揭示了那些学员的背叛,让曹绫的心中怒火中烧。她深知,这不仅是对她个人努力的嘲讽,更是对辽东未来的沉重打击。然而,曹绫的眼神中却没有丝毫退缩,只有更加坚定的光芒。
与此同时,在幽州城楼上,毋丘俭正焦急地等待着。当曹绫援军的身影终于出现在视线中,他激动得几乎要喊出声来。那一刻,他知道,转机已至。他迅速布置,与城外的曹绫部队形成默契,准备给陆逊一个措手不及。
随着一声令下,城内城外,两军同时发动攻势。曹绫亲自率军冲锋陷阵,她的身影如同烈焰中的凤凰,所到之处,敌军无不披靡。而毋丘俭则在内城策应,利用地形优势,给予敌军沉重打击。一时间,幽州城下,杀声震天,战况异常激烈。
经过一番苦战,陆逊终于意识到,这场战斗他已无胜算。面对曹绫的坚韧与智慧,以及毋丘俭的英勇抵抗,他不得不下令撤退。随着江东军的撤退,幽州城再次迎来了和平的曙光。
战后,曹绫站在城楼上,望着远方渐渐远去的敌军,心中五味杂陈。她深知,这场胜利来之不易,但它也让她看到了人性的复杂与多变。然而,她更加坚信,只要心中有信念,有坚持,就没有什么能够阻挡她和她所热爱的这片土地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在江东的另一端,孙权,这位东吴的霸主,正雄心勃勃地筹划着对曹魏的又一次攻势。他亲自挂帅,与老将丁奉并肩作战,直指曹魏的军事重镇——合肥。首战告捷,他们迅速占领了逍遥津等战略要地,使得合肥城仿佛成了一座孤岛,守将满宠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但他依然咬牙坚守,期盼着援军的到来。
就在合肥城即将陷入绝望之际,从遥远的荆州方向,一支奇兵犹如天降神兵,疾驰而来。他们是东乡一期的佼佼者——许配、杜预、羊祜,三位昔日的同窗如今已成长为能够独当一面的将领。他们带着荆州的精锐兵马,为了昔日的总教官满宠,毅然决然地踏上了救援之路。
杜预,以其过人的智谋,迅速洞察了战场的形势,他下令拆毁了吴军归路的栈桥,断绝了孙权的退路。而羊祜,则以其果断的执行力,派遣精锐部队潜入庐州大营,一把火将东吴的粮草烧得精光,使得吴军陷入了粮草不济的困境。许配,则亲自率军与满宠并肩作战,他们的英勇无畏极大地鼓舞了守军的士气。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孙权心中不禁泛起了波澜。他回想起当年张辽威震逍遥津,自己险些丧命的黑历史,心中不禁生出一股寒意。他深知,此战已难以取胜,当机立断,命令丁奉率部垫后,自己则带着一万精锐护卫,策马疾驰,逃回了建业。
合肥城下,满宠与东乡一期的学员们望着孙权远去的背影,心中充满了胜利的喜悦。然而,胜利的喜悦并未持续太久,因为曹绫,这位辽东的巾帼英雄,已经将目光投向了东吴的心脏——建业。她计划从徐州广陵出兵,对东吴进行新一轮的威压。
然而,当曹绫提出这一战略构想时,却遭到了满宠的坚决反对。满宠深知时局已变,他沉声对曹绫说道:“大将军,今时不同往日。昔日我们或许可以凭借兵力优势,从徐州而下,陈兵建业,迫使孙权妥协求和。但如今东吴羽翼丰满,国力日盛,孙权已非昔日可比,他不会再轻易妥协了。再者,我们若贸然进军,只会消耗大量国力,而东吴却可凭借长江天险,与我们周旋。因此,我认为,我们应该稳扎稳打,逐步蚕食东吴的领土,而非急于求成。”
与此同时, 东乡三杰——许配、羊祜、杜预,他们不仅是满宠的得力助手,更是曹绫亲自培养的杰出学员。
此刻,他们依据兵法中的智慧,轮番劝谏他们的统帅兼校长曹绫。
许配,以其沉稳的性格率先开口:“校长,我以为不可,兵法有云,‘穷寇莫追’,意指敌人已至绝境,往往会爆发出超乎寻常的战斗力,此时追击,非但不能速胜,反而可能陷入困境。如今东吴虽受重创,但根基未动,我们若贸然深入,恐有重蹈项羽垓下之围的覆辙。”
羊祜,则以他那敏锐的战略眼光补充道:“再者,‘勿击猛虎于山上’,意指强敌据险而守时,我们应避其锋芒,寻机破敌。东吴依托长江天险,又有孙权等英主坐镇,非轻易可破。校长,我们应当稳扎稳打,逐步削弱其势力,而非急于求成。”
杜预,最后总结道:“校长,您过往的战绩我们无不钦佩,但时过境迁,东吴已非昔日可比。我们不仅要看到眼前的胜利,更要考虑到长远的战略大局。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们应当充分了解东吴的虚实,再做定夺。”
三人的言辞恳切而有力,句句在理,不仅展现了他们深厚的兵法造诣,更透露出对曹绫的深切关怀与担忧。在场的将领们听后,无不点头称是,纷纷感受到了东吴如今的强大与不可轻视。
曹绫静静地听着,她的目光深邃而复杂。她深知满宠和学员们所言非虚,东吴的确已今非昔比,无论是兵力、将领还是民心,都非昔日可比。然而,她的心中却有一股难以言喻的倔强与不甘。她想起了自己过往的辉煌战绩,想起了那些与她并肩作战的日日夜夜,想起了那些为了信仰与荣耀而牺牲的战友。
于是,她缓缓开口,声音坚定而有力:“我不明白,为什么大家都在谈论着项羽被困垓下,仿佛这中原古战场,对于我们注定了凶多吉少。我们是大魏的勇士,是这片土地上的守护者。我们的命运,岂能由那些陈旧的典故所决定?”
她的话语如同一股暖流,瞬间点燃了周围人的激情。她继续说道:“16年前,我跟随文帝从徐州广陵踏上征途,开始了第二次南征东吴。那时,我还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将领,但我在军中立下了赫赫战功,赢得了将士们的尊敬与信任。6年前,同样是在徐州广陵,我率领亲魏联盟猛击东吴孙权,陈兵建业,逼迫其割让荆州。那时的我们,是何等的意气风发,何等的不可一世!”
她的话语中充满了自豪与怀念,仿佛那段辉煌的历史就在眼前。她继续说道:“本盟本军所到之处,民众竭诚欢迎,真可谓占尽天时。那种勃勃生机、万物竞发的境界,我至今难以忘怀。短短几年之后,这里竟至于一变而成为我的葬身之地了么?我绝不相信!”
她的声音在城头回荡,激励着每一个人的心。她用自己的经历与信念,向所有人证明了一个道理:无论面对多么强大的敌人,只要我们有信念、有勇气、有智慧,就没有什么能够阻挡我们前进的脚步。在这一刻,曹绫不再是单纯的将领或统帅,她成为了所有人心中的灯塔与希望。
杜预为首的学员一众高呼:“校长高见,校长万岁!”
于是,在徐州广陵的郊外,曹绫带着她一手培养的东乡一期学员和亲信将领,举办了一场隆重的动员大会,曹绫让最出色的学生杜预发表讲话。
首先,曹绫的亲信小五子良将统领的五营兵马作为中央军率先出现,然后是许配,羊祜等一期学员的荆州水陆军队,幽州毋丘俭的辽东骑兵,金城日等二期学员的高句丽步兵,亲魏胡王苻雄的胡族盾骑兵,王基的辽东水军,满宠的合肥朴刀兵,田豫牵招的各族盟友骑射兵,秦朗代理的许昌盾牌兵,以及三期学员的弓箭兵。共计二十万大军,整齐列阵,肃穆待战,只为等待主帅曹绫的到来。
随着传令兵的一声令下:“杜长官到!将士们,立正!”
声音响彻云霄,士兵们立刻挺直身躯,目光坚定地望向远方。
紧接着,杜预登上高台,发表了他激情澎湃的战前动员致辞:“在场的诸位将领,大多是我东乡军校的学员,或是军校教官、校长亲信。如今,你们已成为名将云集、威风堂堂的存在。这里还有曾经与我一同收复荆州、战胜东吴的一期同学,作为军队将领,你们无疑是精英中的精英,是国家的栋梁之才。
回想当年的荆州之战,我们跟随校长,一举击败了陆逊的王牌军队,为国人赢得了无上的荣耀。如今,再次踏上征程,我们必将再创辉煌,不负天子的重托,不负曹绫统帅的殷切期望,更要对得起大魏这片广袤的土地和人民。”
杜预的话语如同春风拂面,激荡着每一个士兵的心弦。他们的眼神充满了热情和决心,似乎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投身战场,为国家争光添彩。
杜预顿了顿,接着说道:“今日,我们将以最精锐的兵力,展现出我们的实力和勇气。无论前方遇到什么困难和挑战,我们都要勇往直前,永不退缩。让我们携手并肩,共同扞卫国家的尊严和荣誉,用胜利来回报国家对我们的信任。”
台下的士兵们纷纷高呼口号,士气如虹,仿佛能穿透云霄。他们知道,这不仅是一次战争,更是一场保卫国家、守护家园的神圣使命。而杜预,就是引领他们走向胜利的旗帜。
最后,杜预高声喊道:“愿我大魏,繁荣昌盛!”
全场欢呼雷动,声震九霄。二十万大军犹如钢铁长城,坚不可摧,他们即将踏上征途,为了大魏的荣耀,奋勇杀敌,铸就不朽功勋。
杜预的演讲把场上的气氛弄得热血沸腾,曹绫在幕后听得鼓掌致敬。
随即,曹绫身穿战甲,来到现场训示全军。
依旧是那一套。
引人入胜的是,魏军以及亲魏联盟大将军曹绫,这位年轻少妇,年方三十岁,倾国倾城,生过孩子的她面容清秀,却依然带着几分英气,眉宇间透露出超越年龄的坚定与果敢。她的双眼深邃明亮,仿佛能够洞察战场的每一个细微变化,眼神中闪烁着智慧与勇气的光芒。鼻梁挺直,嘴唇紧抿,透露出一种不屈不挠的坚韧。
一头乌黑的长发被精心编织成一条高马尾,整齐地束在脑后,既便于战斗时的灵活行动,又不失女性的柔美。几缕碎发轻轻垂落在额前,为她平添了几分温柔与灵动。
身着一袭量身定制的黑色盔甲,铠甲上雕刻着精致的图案,既彰显了她作为皇族公主的高贵身份,又透露出她作为武将的威严与力量。内衬的金丝软甲将她丰满的胸怀遮住,在阳光下微微闪烁着光芒,如同星辰般璀璨夺目,既保护了她免受敌军的伤害,又增添了几分神秘与高贵的气息。
红色的披风如同烈焰般燃烧在她的身后,随风飘扬,为她平添了几分霸气与豪情。披风上绣着金色的图腾,象征着她的身份与荣耀。
孔雀翎头冠高高地戴在她的头上,蓝色的翎毛在阳光下闪耀着耀眼的光芒,如同孔雀开屏般绚烂夺目。这顶头冠不仅彰显了她作为公主的尊贵地位,更让她在战场上显得更加威严与不可侵犯。
她手持那柄传说中的倚天剑,剑身修长而锋利,剑光如电,仿佛能够斩断世间一切阻碍。她握着剑柄的手坚定有力,透露出她对胜利的渴望与对敌人的无畏。
腰间挂着的小弓虽然看似不起眼,但却是她精心挑选的宝物。弓身轻巧而坚固,弓弦紧绷待发,仿佛随时都能射出致命的箭矢。她对小弓的熟悉与自信,让她在远程作战中也能游刃有余。
而她脚下的黑豹皮靴子更是为她增添了几分野性与力量。靴子由最优质的黑豹皮制成,既结实耐用又柔软舒适。靴底装有特制的防滑钉,让她在复杂的地形中行走和作战都能如履平地。
这样一位集美貌、智慧、勇气与力量于一身的女将军曹绫,无疑成为了战场上最引人注目的存在。
“诸位将士!”曹绫的声音洪亮而坚定,“此次出征,关系到大魏的兴衰荣辱。我们肩负着天子的期望,承载着百姓的希望。在战场上,唯有英勇无畏,才能取得胜利;唯有团结一心,才能无坚不摧!”
她扫视了一圈台下的士兵,继续说道:“我相信,在各位将军的带领下,我们的军队定能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让我们为了大魏的荣耀,为了天下的太平,出发!”
随着曹绫的话音落下,号角声响起,鼓声震天。二十万大军迈着整齐的步伐,向着前方进发。他们的身影在阳光下显得无比壮观,气势磅礴。杜预站在一旁,看着这支雄壮的军队,心中充满了信心和期待。
战争的硝烟弥漫在空气中,大魏的命运即将展开新的篇章。
随着曹绫的一声令下,浩浩荡荡的大军如同洪流般从徐州广陵涌出,水陆并进,直指东吴的心脏——建业。这是一场关乎两国命运的决战,每一个人都深知其重要性,心中既有对胜利的渴望,也有对未知的恐惧。
水军方面,由智勇双全的王基率领1万先锋水师,毋丘俭带领主力5万辽东水军紧随其后,他们乘风破浪,沿着长江顺流而下,目标直指丹阳郡。丹阳,作为东吴的门户,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王基深知此战的关键,他精心部署,誓要一举夺下这座重镇。然而,命运似乎总爱与人开玩笑,就在水军即将抵达丹阳之际,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打破了所有的计划。
原来,东乡三期学员中的木虎,在利益与忠诚之间选择了前者。他暗中与东吴勾结,利用自己对水军布局的了解,引导吴军打开了镇江水闸。瞬间,滔滔江水如猛兽般涌来,王基的水军措手不及,被水淹七军,损失惨重。王基虽侥幸逃脱,但归来时已是孤身一人,眼中满是失败的苦涩与不甘。万幸,毋丘俭的水师主力并没有进入镇江,全军存活下来。
陆军方面,曹绫亲自挂帅,率领精锐之师攻打曲阿。她心中充满了对胜利的渴望,以及对东吴的深深恨意。然而,曲阿城坚如磐石,东吴守将更是誓死抵抗。就在这胶着之际,东吴张昭之侄张奋,凭借其卓越的才华与智慧,发明了一种名为“大攻车”的战车。这种战车威力巨大,所到之处,敌军无不望风而逃。张奋将其武装于军队之中,对曹绫的盟军展开了猛烈的攻击。一时间,战场上硝烟弥漫,杀声震天,曹绫的盟军遭受了重创。
而与此同时,叛变的东乡二期学员冯朝,也趁乱发难。他率领三千吴军,悄无声息地绕到了曹绫的后方,突袭了广陵。广陵,作为曹绫大军的根据地,一旦失守,后果不堪设想。冯朝的叛变,无疑给了曹绫致命一击。广陵城内的守军毫无防备,很快便被吴军攻占。
在这重重打击之下,曹绫的军队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他们人心惶惶,士气低落,仿佛一夜之间失去了所有的力量。然而,曹绫并未因此而放弃。她深知,作为一名将领,她必须成为军队的支柱与希望。她站在阵前,目光如炬,高声喊道:“将士们!我们是大魏的勇士!我们的背后是我们的家人、我们的国家!我们不能在这里倒下!我们要为了他们而战!为了我们的信仰与荣耀而战!”
她的声音在战场上回荡,如同春风般唤醒了将士们心中的斗志。他们纷纷振作起来,握紧手中的武器,准备迎接更加激烈的战斗。曹绫知道,接下来的路将更加艰难,但她也相信,只要他们团结一心,就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他们前进的脚步。
正当曹绫一筹莫展之际,得意门生杜预引荐两人可破此局。这人便是魏国巧匠马钧和着名水利专家郑浑。
在曹绫的大军因东吴的顽强抵抗而陷入苦战之际,一位名叫马钧的工匠,带着满腔的热情与智慧,踏入了曹绫的营帐。他手中紧握着一幅图纸,眼中闪烁着对即将改变战局的新发明的自信光芒。
“统帅大人,末将马钧,有一物欲献于您,或可助我军破敌。”马钧的声音虽不高亢,却字字清晰,透着一股不容忽视的坚定。
曹绫闻言,微微挑眉,目光转向这位看似平凡却又透露出不凡之气的工匠。她深知,在这乱世之中,每一个细微的创新都可能成为扭转乾坤的关键。“哦?马卿有何良策,速速道来。”
马钧上前一步,缓缓展开手中的图纸,一边讲解一边比划着:“此乃末将历经数月,潜心研制的新式攻城武器——轮转式发石车。昔日之发石车,虽能抛石击敌,然其弊端亦显。一者,发射一次需众人合力,耗时费力;二者,效果有限,难以对敌形成持续压制。”
曹绫凝视着图纸上的精妙设计,心中已有所动。她轻抚下颌,若有所思地问道:“那马卿所创之轮转式发石车,又有何独到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