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案中案(6)(1 / 2)

在盛唐的繁华京城,张灯结彩的街道上热闹非凡,人们在欢声笑语中尽情享受着盛世的繁荣。然而,这种欢乐的气氛却被一起离奇的命案打破了。受害者是一位美丽的女子,名叫苏慕青,她的死令人心痛不已。纵然可怜的她生前意气风发,却最终以悲惨的方式离开了人世。

苏慕青是一位知名的歌妓,长得柳眉杏眼、肤如凝脂,她的身姿婀娜,举手投足间散发着恬静与灵动的气息。她不仅歌声动人,更是一位才女,工诗词,善书法。相传她的字迹能够媲美王羲之,因而在京城的上层社会中颇有人气。她的死,犹如晴天霹雳,震动了整个城池。

狄仁杰正在自己的书房中认真阅读一卷古书,忽然听到门外传来的急促脚步声。他抬头,看到元芳慌忙闯了进来,神情紧张,“大人,出了大事!苏慕青死了!”

狄仁杰微微一惊,立刻放下手中的书卷,目光变得严峻起来,“发生了什么?你先从头说起。”

元芳气喘吁吁,随即将事情经过告诉了狄仁杰:“今早,苏慕青被人发现死于她的房中,屋内一片狼藉,仆人说她昨夜独自一人,没有见到任何可疑的人进出。她的身份让此案引发了京城的骚动,各方势力都在关注着。”

狄仁杰轻轻捏着眉心,陷入了沉思。他非常清楚,苏慕青的死绝非简单的命案,背后必定隐藏着更多复杂的缘由。“去查查她生前的交往看看,有没有得罪过什么人。”狄仁杰吩咐道。

元芳立即行动,狄仁杰则开始调查屋内的现场。苏慕青的公馆依然弥漫着一股淡淡的香气,苍白的面具如坏梦般挂在墙上。她的房间杂物凌乱,却在一些细节上引起了狄仁杰的注意。她床头的几本诗集很新,似乎是她近期心情愉悦时所写;而那张半开的窗户透进的微风,吹动着几片纸张,白色的窗帘轻轻摇曳,似乎是在诉说着不为人知的秘密。

“这一切看似平静,实则暗潮汹涌。”狄仁杰自言自语道,同时注意到桌上散落的一封信,信封上写着:“留得残荷听雨声”。这是苏慕青最喜欢的一句诗句,她的诗风如同清风明月,清丽而不张扬。狄仁杰摇了摇头,诗句的背后总是隐藏着更深的含义,他不禁想,是否有谁想借尸还魂?

元芳归来时已是天色渐暗,无数的江湖传言围绕着苏慕青的死,种种怀疑交织在一起。元芳将她生前的朋友名单递给狄仁杰,其中必定有些蛛丝马迹可供追寻。

这时,狄仁杰发现一个颇为眼熟的名字,李世仁。他是一个风流倜傥的公子哥,平日里与苏慕青关系密切,二人之间的传言不绝于耳。狄仁杰便决定前往李府探个究竟。

李世仁恰好在家,正与朋友饮酒作乐,见狄仁杰前来,显得有些不安,但仍旧故作镇定。“狄大人光临寒舍,有失远迎,快请进。”他温文尔雅地说道,手中不自觉捏紧了酒杯。

狄仁杰没有搭理他的客套,直截了当地问道:“听说你与苏慕青相交甚密,不知你对此案有何看法?”

李世仁的神色微微一变,但很快恢复如常,嘴角翘起一抹苦笑,“苏姑娘死得冤屈,她本是个孝顺女子,没得罪过任何人,就是我与她有些暧昧罢了。若她不幸,是我内心的愧疚。”

“你为何对她如此关心?”狄仁杰冷冷一问,眼神如鹰隼般锐利。

李世仁微微颤抖,最终打破了沉默,“我与她的确有过短暂的情意,但这与她的死无关,我绝无杀意。其实,我是想要与她一起离开这个是非之地,废弃我家里的财富身份,去各地游历,不曾想到她去死了。”

狄仁杰心中疑惑,情感错综复杂之中是否隐藏杀机?他并没有立即表露自己的怀疑,而是继续深入询问,“那么,你昨夜与她有见面吗?”

“没有!”李世仁立刻否认,声音略显激动,“她说了不想见人,我尊重她的意见。”

此话一出,狄仁杰却敏锐察觉到他微微颤抖的手,正是这个不经意的细节让人心生怀疑。“你昨夜并未见她,可她生前的密信现在却落在我的手中,难道你真不知晓?”他把信封掀开,语气中似乎隐含威胁。

李世仁面露惊恐,脸色惨白,喃喃道:“我不知道……我不知道她还有这样的一封信……”

狄仁杰紧盯着他的眼睛,心中渐渐浮现出一种不安的预感,或许,李世仁与苏慕青的关系并非表面上那么简单。他决定要深入调查,追根问底。

调查进行得如火如荼,几番周折后,狄仁杰逐渐锁定了一名与苏慕青交往密切的女子,名叫柳心璇。原本是个平凡无奇的女子,却因与苏慕青以诗词结缘,逐渐走进了她的生活。柳心璇的身材纤细,性格温婉,但在丧失好友后,她显得消瘦,眼底透着一丝无助。

“柳姑娘,苏慕青的死对你来说可谓是晴天霹雳,你与她关系非常亲密,不知她临终前是否有向你倾诉任何事情?”狄仁杰沉声问道。

柳心璇低下头,语气轻微颤抖,“我们平时常会互相分享心事,她确实提起过最近有人对她表示敌意……可是我无法说出,那是一位……她不愿提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