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4章 北还(1 / 2)

大宋元佑三年三月初十,宋辽两国终于完成对于前析津府的交接工作。

朝廷在经过整合多方意见,决定在燕云十六州故地设置两路,分别为幽蓟路和河朔路统管两地。

同理在辽西走廊一带和辽东方面,则设置辽东东路和辽东西路两路管辖。

消息传开,大宋上下举国振奋,在这一片欢腾之中,作为京师的汴京城里更加热闹非凡。

家家户户奔走相告的同时,也做好了放假的准备,毕竟韩某人入仕的二十来年间,基本隔三差五就要放假庆祝。

同样的对于商家来说,这是一个利好消息,一方面他们有了更多安全的销售货物的州府。

另一方面则是假期一多,百姓官吏都要庆祝,这一庆祝,他们的销售额又涨了。

如此普天同庆的大事儿,哲宗小皇帝当然不能免俗,不但召开了盛大的朝会,还定下时间,在韩明班师回朝那一日举行祭天祭祖大典。

好消息是一波接着一波传遍天下,所有人都陷入狂欢之中。

“这下好了,我大宋疆土终于圆满,日后必更繁荣昌盛。”

茶馆酒肆之中许多人都在热烈讨论,他们不论阶级地位,这一刻只有一个身份——宋人!

。。。。。。

大宋内部的热闹氛围没有影响到前线,以韩明为首的军官在接手燕云、辽东等地后,第一时间就在构筑长城防线。

看着一丝不苟完成韩明战略意图的宋军,还没有离去的耶律洪基无奈苦笑。

“大宋这是一点机会都不会再给我们了...”

“国相,开边互市的情况如何了?”

面对大宋的强势,即便是耶律洪基也不能再像曾经那样随意压迫,只能是主动提出‘两国友好,开边互市’的意见。

韩明为了稳住对方,应承了此次的意见,并且决定在辽东一带开边互市,具体要求将由朝廷任命的新任经略使管理。

双方后续针对边境贸易和两国交往达成了一大批意向,基本都是大辽提,大宋应的状态。

毕竟大宋在两国交流中占据了主流,同时大宋在多年的海外拓展后,许多东西都不再外求草原民族。

这就使得大宋有了完全自给自足的趋势,因此对于辽国的要求,大宋都是随口应承,暂时的稳住辽国。

三月十一日,在协调各方后,耶律浚、耶律琮、萧伯玉、耶律良等人率领十万辽军北还,一路沿着顺州、檀州,最后穿过古北口离开燕云,进入辽国境内。

随行的还有萧坦思、耶律撒葛只和耶律特里姐妹,留下了萧观音和耶律特里二人陪着耶律洪基。

除了耶律洪基、萧观音外,以耶律乙辛的大部分相党也随同留在了宋境之内,美其名曰是商讨通商之事。

同样被留下的还有曾经握在萧伯玉手中的八万析津府辽军,他们的任务对外说是护驾。

三月十二日,耶律浚率军北还的第二日,韩明于幽蓟路治所幽州府设立祭天台和祭天碑文。

在和朝廷通过气后,决定在幽州府留下界碑,并上书大宋北伐胜利宣言,以告慰天地皇祗于列祖列宗。

消息传开,整个北境蜂拥而动,全部涌向幽州府准备观看这场北伐胜利仪式。

韩明连夜书写了多份祭天祷文都不满意,最后想到了后世宋濂所写的那份大明立国诏书。

“别怪韩某不是人,奈何诏书更诱人!”

文抄公还能抄的如此理直气壮,韩明也是做到头了。

“大不了以后我再也不抄后世诗词好了,就拿这份祷文作为退役之作了!”

“况且读书人的事儿,能叫做‘抄’吗?咱就是借鉴借鉴!”

这么一想,韩某人心里瞬间好受多了,提笔就写下了那份祷文。

辽国方面在知道韩某人要设坛祭天之后,立马开始打包行李要跑。

毕竟他们都明白,依照韩某人那尿性,估计得往死里喷辽国,就这还不跑,等着飞龙骑脸啊!

耶律洪基没办法,在协商基本完成后,也起驾归国,比起预期的三月十五日,早了两天。

韩明带领集合在幽州府的将帅亲自在北城门送别对方,也算是给了这位暮年皇帝一个体面。

“想当初朕是送别者,未曾想有朝一日,会成了离去者。”

耶律洪基背负双手,看着高大耸立的幽州府,眼底划过淡淡的忧伤。

“世事无常,陛下也是知天命的岁数了,这一点当有心理准备。”

韩明站在对面,接过酒水递给对方。

“不用你提醒朕老了!”

耶律洪基瞪了对方一眼,接过韩明的递来的酒水一饮而尽,身旁不少辽臣想要劝阻都来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