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震于遐迩,似雷霆万钧,震慑四夷。
朕之江山,固若金汤,社稷之盛,旷古未有。
叵奈泰西诸邦,远在荒裔,不沐王化,妄启边衅。
恃其舟舰之利、火器之悍。
潜窥吾土,劫掠商货、残害良民,此等恶行,干犯天威,罪无可恕,神人共愤。
朕乃赫然震怒,敕令王师出征,扬帆击楫,横戈海外。
诸将同心同德,忠勇奋发。
士卒效命前驱,气吞万里。
一战而挫其锋锐,使其知天兵之不可敌。
再战而破其坚垒,令其晓大明之不可犯。
三战而使其胆丧,泰西之众望风披靡,豕突狼奔,惶惶不可终日。
恰似秋叶之遇狂风,残云之逢烈日。
今彼等穷蹙来归,稽首称臣,哀求降服。
朕体上天好生之德,悯其愚蒙,特准纳降。
自降日始,泰西诸国皆归明土,世守臣节。
其民皆归大明之民,当遵大明典制,守法自安。
朕之诏令,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永为定例。
敢有违者,必兴天兵,犁庭扫穴,以彰天讨。
布告天下,咸使闻知。
钦此!
至此,大明新军仅用了三十八个月。
也就是三年零两月,便彻底击败了泰西联军帮助大明取得了这场东西大战的胜利。
大明新军没有食言,当着天下人的面兑现了他们五年之内搞定泰西的豪言..............
《大明受降泰西诸国诏》昭告天下后。
泰西联军也顺势来了个顺应天命,借坡下驴放下武器就近向大明新军投了诚。
既然泰西诸国高层已经做出了投降的决定。
他们也没必要再坚持下去了。
更何况,士气已经低迷到极点的联军早就不想继续这场注定不会胜利的战争了。
所以,泰西联军全面放下武器向大明新军投降进行的相当顺利。
虽然,依旧有些“硬骨头”选择了背道而驰。
一些不甘心失败的泰西武装遁入了深山老林,试图以打游击的方式负隅顽抗。
但是,明眼人都知道——他们的这种行为除了自我感动外,已经毫无意义。
面对这种小插曲,大明新军自然不会惯着这帮“小可爱”。
白无屠直接下达了清剿命令。
并直言常伯衡他们——没“爽”过瘾的,那就抓紧时间清山吧!
过了这个村,以后可就真的不一定有这个店了。
随着大明新军横扫天下,四海臣服。
以后像这种肆意横刀、纵横沙场的机会可就真不一定捞得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