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露未消,剑阁大殿里已经聚集了第一批通过选拔的教学团队成员。空气中弥漫着一种特殊的氛围,既有对新事物的期待,也有面对挑战的紧张。
林书白站在大殿中央,目光扫过在座的每一个人。通过规则本源带来的感知能力,他能感受到这些人内心的波动。有年轻执事的锐气,也有老一辈的沉稳。
\"诸位,\"他开口道,\"能够通过严格选拔来到这里,说明大家都有过人之处。接下来,我们要一起完成一项艰巨的任务——重构整个教学体系。\"
白芷瑶展开一份详细的教学大纲:\"新的教学体系将分为三个层次:基础教学、进阶教学和创新教学。每个层次都有其特点和要求。\"
\"首先说基础教学。\"叶欣然解释道,\"这是最关键的一环。我们要改变过去死记硬背的方式,让弟子们真正理解修行的本质。\"
这时,一位年轻的执事提出疑问:\"如何保证教学质量?毕竟每个人的理解能力不同。\"
\"好问题。\"林书白说,\"所以我们设计了'因材施教'的机制。\"他取出一份详细的方案,\"每个弟子都会根据资质和特点被分到最适合的小组,由专门的导师负责指导。\"
\"那具体怎么分组?\"丹霞峰的李执事问道。
白芷瑶详细解释:\"我们会从五个维度进行评估:悟性、根骨、心性、志向和特长。比如丹道方面,有的弟子适合创新,有的擅长精研,我们会根据他们的特点安排不同的学习路径。\"
\"进阶教学更注重实践。\"叶欣然补充,\"不是简单地完成任务,而是要在实践中加深对规则的理解。比如布置阵法时,要理解每个符文的作用,而不是机械地照搬。\"
一位老执事突然开口:\"这样教,会不会太慢?毕竟修行讲究速度。\"
林书白微笑回应:\"表面上看似慢了,但一旦弟子真正理解了规则,后面的进步会更快。就像种树,前期打好根基很重要。\"
这个比喻得到了普遍认同。但更大的问题随即出现。
\"创新教学怎么操作?\"朝阳峰的王执事问,\"创新这种事,不是可以教的吧?\"
\"创新确实不能直接教授。\"白芷瑶说,\"但我们可以创造条件,引导弟子们去探索。比如设立创新课题,鼓励他们突破常规思维。\"
\"还有一个重要环节。\"叶欣然说,\"我们会定期举办'道法研讨会',让弟子们互相切磋,交流心得。有时一个灵光一闪,就能带来重大突破。\"
正说着,陆尘羽带着几位峰主走进大殿。
\"教学改革是根本。\"陆尘羽开门见山地说,\"诸位都是精心挑选出来的人才,责任重大。\"
林书白趁机展示了一个更详细的执行方案:\"我们会采用'双导师制'。每个小组配备一名主导师和一名副导师,一个负责教学,一个负责辅导。这样既能保证教学质量,又能让经验得到传承。\"
\"具体怎么配对?\"李青山问道。
白芷瑶解释:\"一般是老中青搭配。比如在丹道教学中,我们会让经验丰富的老师傅和善于创新的年轻导师搭档,这样能取长补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