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高务实对熊廷弼的使用显然打破了这一常例。熊廷弼在“高元辅的观政进士”任上就经常代表高元辅去六部、都察院等衙门传达元辅的意思,甚至还有权对高元辅的命令做出一定程度的解释、补充。这就很不一般了,远非过去的观政进士可比。
很显然,熊廷弼作为高务实的观政进士,某种程度上有了“首辅秘书”的特征。之后不久,熊廷弼观政进士任期结束,高务实将其安排进入都察院,随后更是直接外派为甘肃巡按——这一段也很重要,因为同样是开创了一个先河。
巡按的权力想必不用赘述,熊廷弼观政结束立刻出任巡按,这种“高度重用”在他之前只发生在一个人身上,就是高务实自己。
外界已经对此有些推测了,而事实是他们推测得并没有错,高务实这么做的目的就是要刻意提高“首辅秘书”这个并非实际职务的职务在外界人心目中的地位。
有了这个铺垫,下一步就是高务实不再从没有实际职务的新科进士选人作为自己的“秘书”,而是选调出仕不久的低级官员来充当——比如这次的李之藻。
李之藻其实和熊廷弼是同年,两人都是万历二十六年进士,而且李之藻的会试成绩还远比熊廷弼更好:熊廷弼是三甲第一百一十五名同进士出身,李之藻却是二甲第五名进士出身。
也正因为如此,熊廷弼当时只能仗着馆试考得好而成为庶吉士,而李之藻则直接外放了官职:授南京工部营缮司员外郎之职。
这一次,李之藻回京自然是高务实直接点名的,但官场嘛,总要有点冠冕堂皇的理由。李之藻是万历二十六年的进士,如今才刚刚万历二十八年,“三年考满”都没达到呢,没点理由怎么好调动?
然而既然高元辅发了话,吏部陈天官就必须得找点理由出来,最后李之藻调令就变成了这样:“……查该员两年本职考优,又查该员精擅历算、计数等学,合元辅所求之才,着调回京,任户部员外郎,入文渊阁听差。”
这段话是吏部公函中最有用的一段,其中说明了几件事:一是李之藻任内表现不错;而是李之藻善于历法、数学;三是点名了高务实主动提议要历法、数学人才;四是李之藻职务级别没变,只是从南京工部回到了北京户部;五是最关键的:“入文渊阁听差”。
内阁大学士之中有个“文渊阁大学士”,但在通常的殿阁大学士中只排到第五名。而这里的“入文渊阁听差”则是因为内阁所处的位置在文渊阁,实际上就是说进入内阁听差。
要注意的是,在职官员,尤其是本职在六部的官员进入文渊阁“听差”,这是大明朝前所未有的。原因刚才说过,大明朝的内阁没有属司和属官,而且理论上——即指在朱元璋罢相的命令下——也不应该有!
现在高务实开了先河,先把李之藻调入自己兼掌的户部,然后命其入阁听差,显然是故意在打破某些成例。考虑到高务实过去的许多表现,京师官场绝不会对此无动于衷,自然都会去揣摩高元辅的用意。由此不知怎的,就给了这位元辅身边“属官”一个挺好听的雅称:洗笔。
为啥会是“洗笔”呢?大概是因为内阁掌握票拟权,而当天负责票拟的阁老会称之为“执笔”,而高务实作为首辅,并且目前京中已经没有人臣能与高务实在权势上等量齐观,那就默认为内阁“执笔”之权完全操之于高务实,是唯一一位真正的“执笔”。
既然高务实是执笔,那给他打下手的官员可不就是“洗笔”?元辅执笔票拟之后,你来帮忙洗笔,正经是打打下手嘛!
——
感谢书友“单骑照碧心”的8张月票支持,谢谢!
感谢书友“doni”的月票支持,谢谢!
PS:前两天感冒,本以为是那晚码字睡着冻凉了,后来发现不对,去卫生室一查,支原体感染……现在脑壳还有点疼,或者不叫疼,反正就是昏昏胀胀。这章算昨天的,3K,然后今晚应该更新的一章我看看下半夜还能加个班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