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的身形在温馨的氛围中交织,仿佛时间在这一刻凝固,只留下彼此间的温暖和默契。李云泞的目光柔和而深邃,他的目光在沐云瑶的脸上停留了片刻,仿佛在无声地传递着某种深刻的情感。
就在这时,李云泞的目光不经意间落在了地上,那里静静地躺着一份卷宗,显然是沐云瑶刚才起身时掉落的。他轻轻地走近,弯腰捡起了那份卷宗,动作中透露出一种从容和优雅。
卷宗的封面上沾染了些许尘埃,但李云泞并未在意,他随意地翻开了卷宗,目光迅速地扫过那些密密麻麻的文字。这些文字记录着京中官员的日常动态,每一个字都透露着权力的微妙和政治的复杂。
李云泞的目光在卷宗上停留了片刻,然后他抬起头,眼中带着一丝探究和好奇,回头望向沐云瑶。他的声音低沉而富有磁性,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关切:“京中的官员最近走动有点频繁啊?”
这句话虽然简单,却蕴含着对当前局势的深刻洞察和对沐云瑶的关心。李云泞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期待,他等待着沐云瑶的回答,同时也在思考着这些官员频繁走动背后可能隐藏的深意。
“实际上,你此刻归来的时机可谓恰到好处。倘若再晚十天,或许就无缘目睹这场波澜壮阔的大戏了。”沐云瑶轻移莲步,来到书案之前,轻轻拾起李云泞随意丢弃在桌面上的卷宗,然后细心地将其放置在书案左侧那一摞卷宗的最顶端,接着语气悠然地继续说道:“我国尚书令王鹏举大人,有意在年后辞去官职,安度晚年。自从新帝登基以来,他一直在悉心培养自己的心腹,不遗余力地提拔出身寒微的才俊。至于那位太子杨宏泰,更是野心勃勃,不时插手内阁事务,常常在政策和人事安排上与尚书令王大人意见相悖。”
“哦?看来太子已经迫不及待地开始行动了?那么天子对此有何看法?”李云泞恰到好处地追问。
“正是因为天子的意图不明,才让王大人深感失望。尚书令大人多次上书陈述此事,但天子只是让他们双方多加协商,寻求一个两全其美的解决方案。天子这种模棱两可的态度,反而助长了太子杨宏泰的嚣张气焰。”
沐云瑶说到这里,眼神中闪过一丝怒火,显然对太子杨宏泰的行径感到愤慨,“若太子的意见仅仅是因为政见不合,那也罢了。但这家伙不仅四处安插自己的亲信,更有诸多贪赃枉法、中饱私囊的丑恶勾当。”她的话语中,透露出对这位太子的强烈不满。
“在当前的朝堂之上,权臣们已明显分成了三大阵营。首当其冲的是以尚书令为核心的世家大族,这些官员出身显赫,势力庞大,他们坚定地支持尚书令,期望太子能够恪守本分,安安静静地观察政事,不干涉中枢的运转,以免引发朝堂动荡。
与之相对的是以寒门出身官员为主的派系,其中亦不乏一些清流之士,他们以御史大夫潘为民为领袖。这一派主张陛下除去太子之外别无子嗣,因此认为太子应尽早涉猎政务,为将来继承大位做好充分准备。
而最后一派则是由勋贵和军中将领组成,他们保持着超然的态度,既不偏袒世家,也不支持寒门,仿佛置身事外,冷眼旁观。
朝堂之上,气氛日益紧张激烈。世家派与寒门派每天唇枪舌剑,争论不休。寒门派拥有众多御史,他们耳聪目明,善于捕捉风吹草动,每日都在弹劾世家官员。而世家官员身处高位,则不断挑剔寒门下属的瑕疵,寻找破绽。
在这场权谋剧中,天子却显得悠然自得,他每天只是乐于观看这场热闹的戏码,却从不轻易做出评判,仿佛在暗中权衡着各派的势力,等待最佳的时机。”
沐云瑶轻轻抿了一口茶,眼神中闪过一丝深沉,而后缓缓地向李云泞介绍了朝堂的局势:“云泞,如今的朝堂之上,风云变幻莫测。皇上虽然英明神武,但朝中势力错综复杂,各派系明争暗斗。尚书令王大人手腕了得,深得皇上信任,其势力不容小觑。但太子有正统的身份摆着,也是有不少的拥趸。”
李云泞眉头微微蹙起,若有所思地问道:“父亲肯定是支持尚书令王大人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