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闻,多年前,林朝英曾对王重阳情根深种,然彼时的王重阳正投身于抗金大业,随岳飞征战沙场,无暇顾及个人情感,遂婉拒了林朝英的深情厚意,许下北伐成功后共叙风月的承诺。此言一出,便让林朝英陷入了漫长的等待之中,这一等,便是二十载春秋。
陈池闻此,不禁感慨万千,既为王重阳的壮志未酬而叹息,又为林朝英的痴情不改而动容。两人的故事,无关对错,只关乎家国情怀与个人情感的激烈碰撞。若真要归咎,或许只能怪那风雨飘摇的宋朝,未能助王重阳一臂之力,实现北伐之梦。
岁月悠悠,林朝英从青涩少女成长为成熟妇人,二十年的等待与失望,悄然间在她心中种下了怨恨的种子。然而,这份怨恨之下,是否还隐藏着未了的情缘与不舍?陈池以其丰富的阅历洞察,认为林朝英的种种言行举止,虽看似决绝,实则暗含深意,或许她只是在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表达着对王重阳的复杂情感。
至于古墓派选址于重阳宫附近,这一举动更是引人遐想。若非情深难舍,何以甘愿为邻?杨过亦深谙此理,他深知两派剑法相辅相成背后,定有更为深刻的情感纽带。于是,他继续深入探索,最终揭开了林朝英与王重阳相识于绝情谷的秘密。
“……我与龙儿历经艰辛,终得窥见这隐秘之地。谷中花圃,繁花似锦,美不胜收,仿佛每一朵都承载着他们未了的情缘……”杨过的话语中,透露出对这段往事的无限感慨与敬畏。在深入讨论此番行动计划之际,杨过细致回顾了与小龙女初遇公孙止的情景。他轻描淡写地提及,为小龙女摘取谷中一朵带刺之花,虽不慎被其微伤,然身为武林中人,此等小恙不过如蚊虫叮咬,转瞬即忘。随后,二人步入谷心,不期然与公孙止遭遇。
公孙止初见小龙女,顿生贪念,斥问二人擅闯禁地之由。杨过针锋相对,言辞犀利:“绝情谷非你私产,欲自封为王,先问过杨某手中之剑是否答应。”此番回应,尽显其不羁性格,令陈池听后,眉宇间不禁浮现出一幅激烈交锋的想象画面,随即打趣道:“莫非一言不合,便即动手?”
杨过颔首确认,细述战况:公孙止因轻视二人年岁,企图以武力强压,杨过坚持单打独斗以彰武勇,奈何对方武功不俗,难以速胜。小龙女见状,挺身而出相助,杨过心系其安危,主动协助拆解对方攻势。然而,就在此时,他突感周身剧痛,犹如毒侵,实则是情花之毒悄然发作。
陈池闻言,深以为然,对情花之奇毒亦感惊叹,其能辨识人心情感,动情则发,无情则安,实乃自然界之奇观。随后,杨过忧虑小龙女安危,加之毒发加剧,内心焦灼难当。幸得陈池及时出现,方得解救。
言归正传,陈池直接切入主题,打断了杨过的感激之言,强调:“感激之辞暂且搁置,当前要务乃策划如何共破公孙止。正厅在望,速定战术。”
尽管我方实力不容小觑,但鉴于过往经验,深知系统难度设定之下,轻松过关几无可能。杨过虽自负满满,扬言若非中毒,公孙止早已败北,但其先前需小龙女相助方能抗衡之事实,却也不容忽视。
陈池选择性地忽略了杨过的过度自信,转而征询黄蓉的意见:“依黄女侠之见,此番对决,胜算几何?”
黄蓉沉吟片刻,分析道:“此庄园虽众,但真正能构成威胁者,唯公孙止一人而已。我等若能精心布局,当可克敌制胜。”其言简意赅,直指要害,为接下来的行动奠定了策略基础。在审慎评估后,判断此行应无重大风险。”黄蓉展现出非凡的自信,仿佛即便天崩地裂,亦能以从容之姿应对,其态度令人印象深刻。然而,陈池嘴角不经意间流露出一丝微妙的笑意,心中暗自思量,眼前这两位公认的智者,在当前的情境下,似乎未能充分发挥其智囊团的作用,令他略感意外与无奈……
“既如此,我们便需谨慎行事。”陈池轻抚额角,做出了决定,决定直面挑战,首要任务是揭开那未知的谜团。
三人步调一致,悄然接近大厅边缘,只见四周被鲜艳的红色彩带装点得喜庆非凡,一派热闹非凡的景象映入眼帘。除却忙碌穿梭的仆从外,大厅中央,一位身着华丽大红嫁衣、风姿绰约的女子尤为引人注目。
“龙儿!”杨过一见此女,心中所有筹谋瞬间化为乌有,不由自主地高声呼唤,身形已疾冲而出,全然不顾周遭一切。
目睹此景,陈池心中暗叹一声“这冲动的家伙”,意识到行踪已露,只得迅速调整步伐,紧跟其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