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人才培养计划雏形(1 / 2)

大家报名更加积极踊跃,而且这一次他们的态度也比前面更加端正,毕竟机会只有一次,他们要是不珍惜,那机会就是别的军区的了!

一旦跟集体荣誉挂上边,那这群战士们就更加拼命,毕竟谁也不想给集体拉后腿!

秦晟悄悄跟老唐商量,让他帮忙给这些人传授一些经验。

毕竟,刚才秦晟就看出来其实有的人并不是不会,而是因为太紧张或者是因为太害怕了,所以反而发挥失常了。

老唐自然没有不答应的道理,而且,宋轻瑶还给他送来了一个新款小蜜蜂扬声器。

“这个用着比较方便,只要把它挂在腰上打开开关,大家就都能听到唐同志说话了。”

秦晟驾轻就熟地拿过小蜜蜂,给老唐别在了腰带上。

也幸好这时候的老师不用这种小蜜蜂,所以老唐同志也没觉得别扭。

“喂喂喂——”

扩大了好几倍的声音从扬声器里面传了出来。

大家听到这声音之后,不由自主地转过头来看向这边。

老唐同志就站在了椅子上,把自己总结出来的一些成功经验,简简单单地说了一遍。

末了,他还总结了一句。

“车就是车,都是一个方向盘几个轮子没啥大不了的,大家也不用害怕,记住四个字,‘胆大心细’,再好的车也得有人开才行,咱们不应该怕它,而是它应该怕咱们!”

老唐用最朴实的语言,却鼓励到了不少人。

宋轻瑶看了看秦队长,由衷地赞叹道:“秦队长,我是真的很佩服你们。”

在现代社会,我们有教科书,有非常专业的指导人员,所以就算是在这方面没有天分,但只要按照规定进行操作也能大差不差。

但是身处六零,她才发现各方面的专业知识对于这个年代来说到底有多匮乏。

就比如说驾驶,基本上都是由老司机手把手去带。

所以这样更加看重天分。

秦晟这样的枪械天才,也是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练习当中,才能有如今的成就。

如果把他们放在现代社会的那种环境下,那他们就是传说中的“大神”。

想到这里,宋轻瑶突然萌生出了一个想法。

建设国家最缺的是什么?就是人才!

各行各业人才辈出,技术才会创新才会迭代,科技会进步,国家也会越发强大。

六零这边最缺乏的也是人才。

可如果以后两扇门合为一,她真的能带着人在两边互通,现代那边倒是可以支援,但这样一来就会拖慢现代的发展进度,而且也可能因为技术差别的太大而造成一些揠苗助长的行为。

这样对于六零也不利。

所以最稳妥的方法就是,给六零这边培养他们现在急需的人才!

这个人才的数量很庞大,因为六零这边各方各面都需要。

所以,或许她可以跟秦队长提议一下,让这边先进行一个最基本的选拔,最大程度的让这些被时代局限性所耽误的好苗子,有一个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她记得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时候,华夏也掀起了一股留学热,但是那时候有很多所谓的高级人才都留在了国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