濡脉主要主血虚和阴虚之病,也可能是由于伤湿所致。当人体失血过多或阴液亏损时,脉象就会呈现出濡脉的特征。此外,濡脉还可能出现在髓海和丹田亏虚的情况下,导致身体虚弱。
如果寸部出现濡脉,可能是阳气微弱,容易自汗。而关中出现濡脉,则可能是气虚所致。尺部出现濡脉,则可能是精血损伤,虚寒严重,需要温补真阴来治疗。
总的来说,濡脉提示了人体的血虚、阴虚以及可能存在的伤湿等问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治疗。
弱脉:其脉象极为柔软且沉细,需用力按压方可触及,轻举手指则无法感知。正如《脉经》所描述。
然而,《脉诀》中却提到:轻手即可触摸到弱脉,黎氏将其比喻为漂浮的泡沫。实际上,这并非真正的弱脉,而是濡脉。
《素问》中记载:脉弱而滑,表明尚有胃气;脉弱而涩,则意味着久病缠身。病后或年老体弱者出现此脉象较为顺利,而健康的年轻人出现则不太正常。
【体状诗】
弱脉来时无力,按压时感觉柔软,脉象柔细且沉,不见浮起之象。阳气陷入阴分,精血虚弱,即使是白发苍苍的老人,也可能会有少年般的忧愁。
【相类诗】
与濡脉相似。
【主病诗】
弱脉主要反映阴虚和阳气衰退,患者会出现恶寒发热、骨筋痿软、多惊多汗、精神不振等症状。此时应及时益气调营,进行治疗。
寸部脉弱,表明阳虚之病;关部脉弱,提示胃弱与脾衰。若要了解阳陷阴虚之病,还需仔细推按神门两部的脉象。
总之,弱脉主气虚之病。仲景曾说:阳气陷入阴分,所以会恶寒发热。又说:弱脉主筋,沉脉主骨。阳气上浮而阴气虚弱,会导致血虚筋急。柳氏也说:气虚则脉弱。寸部弱为阳虚,尺部弱为阴虚,关部弱为胃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