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是今年,西北大面积干旱,本地百姓都饿得吃观音土,哪有余粮安置这些内附的百姓?
况且蒙古人不会种地,为了生存,不得不做起了马贼,那个谁?第一代闯王高迎祥,就是马贼出身。
好在张蔷拨出的九十万两军饷,已经运到边镇,兵部发了死命令,一线的士兵,必须补发全部欠饷,谁敢欠饷,提头来见!
至于欠下的五十万两,兵部已经在筹措银钱,第二批补发的饷银,年后就到,各卫所的军官,推迟到第二批补发。
这才压住了士兵逃跑、哗变的势头。
现在,又来这么多的蒙汉百姓,把赈灾的吴牲,和随行的御史们,愁得头发都白了。
气得御史们不停地上奏折,从陕西巡抚耿如杞,甘肃巡抚梅之焕,到延绥总兵吴士勉,再到边镇周边各府县的大小官员,跟弹棉花似地弹了个遍!
张蔷望着雪片似的奏章,愁!
辽东的袁崇焕,为了满桂在察哈尔的斩首功绩,向朝廷大肆请功,还亲笔写了一篇生动的文章向《明报》投稿,将明军的小胜,描写得惊心动魄,荡气回肠的大胜,大肆讴歌明军的新式火器,如何犀利。
是上懂理利用舆论的,居然还绘了新式火器的图!
好在《明报》的总编吕图南,参加过多次小朝会,对于新式火器的保密要求,太后强调过多次,他赶紧压下了袁崇焕的文章,拿来请太后定夺。
气得张蔷想狠狠抽袁崇焕一个耳光,让兵部尚书袁可立,下令狠狠申饬他一顿,一个大明高官,连一点保密意识也没有。
张蔷不得不召集重臣,制定大明的首部《保密条例》,将国家机密的概念,普及给大明官员,泄漏国家机密,等同通敌叛乱,以通敌叛国罪论处!
她不得不乱世用重典。
东江的毛文龙,也不让人省心,对朝廷的命令,消极怠工,借口黄海冰封,无法向济州岛移民,得等到明年冰销后,才能移民,同时向朝廷伸手要三十万人过冬的口粮,张口就是二十万石!
气得张蔷拍桌子,对中书舍人道:“拟旨问他!黄海不是冰封了吗?这二十万石粮食,要如何运过去?”
欺她年轻好说话是吧?
哪哪都不消停,唯一能让张蔷感到欣慰的是,官店的初步清理工作,已经完成,除了留给各地官府的八成,户部还得到了上百万两的额外收入。
让只能拿出十万两银子赈灾的户部,暂时缓过一口气来。
张蔷与郭允厚商量,户部要分出一个商业司出来,专门管理全国的官店。
她没有说明的是,往后的这二十年,是最难熬的二十年,熬得过去是大明,熬不过去,就是大清,或者大顺。
她要将官店,办成前世的供销社一样的企业,遍布大明的县城乡镇,销售计划内的紧缺物资、收购百姓的土特产、协助朝廷救济灾民,搞活城乡经济。
郭允厚虽然没听过她的宏伟计划,但现有的官店,已经让他尝到了甜头,对太后提出的,成立专门分管官店的商业司,十分支持。
商业司主官暂定为郎中,正五品,如果能把官店网络在全国铺展开来,就升为侍郎!
重赏之下,她不信找不到人来担这副担子!
最后,倪元璐向郭允厚推荐了他的同年,天启二年进士,福建莆田人王家彦,总理全国官店,王家彦在浙江兰溪县令任满,回京述职,等待分配新工作。
王家彦时年三十九岁,算个少壮派官员,张蔷看他在两任县令任上的考绩,都为上中,立即就下旨,升他为从五品郎中,掌管全国官店。
总算还有一件可心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