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竟然主动索要楚王,刘标这是不将孙权当回事了啊。”
曹操见讯,不由感慨。
早先要封刘标为楚王,刘标拒绝了。
如今刘标却要主动索要楚王,还要拿传国玉玺来交换。
这其中的门道,曹操是看得很清楚的。
不外乎封刘标为楚王时,刘吕两家的势力还不足以称王,荆州有刘表、江东有孙策。
荆州和江东两家虎视眈眈不会坐视刘标坐大称王。
而如今。
刘表势力覆灭,孙策被刺杀,孙权虽然执掌了江东但成不了气候。
刘标在楚地,没对手了!
这个时候称王,是为了笼络楚地人心,彻底让楚地境内的士民百姓只知有楚王不知有天子。
不臣之心,不加掩饰了!
“奉孝,你怎么看?”
曹操将讯报递给郭嘉。
此一时,彼一时。
彼时封刘标为楚王,是想引起刘表跟孙策对刘标的忌惮,最好能让两家讨伐刘标。
此时若封刘标为楚王,其中的利弊权衡,曹操得谨慎考虑。
郭嘉看得心惊:“刘标竟然真的愿意拿出传国玉玺?不会又是假的吧。”
刘标在淮水的时候就玩过一次障眼法,将假的传国玉玺扔入淮水,真的传国玉玺则私藏。
这让郭嘉不得不怀疑,刘标是否也会如上回一般玩一手“当面掉包”。
曹操沉吟道:“应该不是假的。”
“刘标要的是楚王,若献上的传国玉玺是假的,不仅这楚王得不到,还会落个欺君之名。”
“以刘标的心机,不会让自身陷入如此窘境的。”
郭嘉仔细看了讯报的内容,又踱步沉思了一阵,道:“明公,这楚王,我们不能给。”
曹操眉头一挑:“为何?”
郭嘉凝声道:“传国玉玺虽然很重要,但对如今的明公而言只是锦上添花。”
“没有传国玉玺,天子依旧是天子,明公依旧是司空。”
“有传国玉玺在,袁绍依旧是大将军,刘备父子和吕布依旧会阳奉阴违。”
“我以为:只要是刘标想要的且明公又不能得到重利的,就不能给。”
“拿个传国玉玺就想换楚王,明公亏了。”
曹操蹙眉:“可刘标要献传国玉玺的事,早已传得沸沸扬扬。”
“孤前阵派贾文和引兵去颖水,就给了刘标哭诉委屈的理由。”
“如今刘标灭了刘表又再提传国玉玺,孤若阻止,朝中公卿必有非议。”
“邺城的袁绍,或也会遣使责问。”
郭嘉的想法虽然是以曹操的利弊来考虑的,但曹操也不得不考虑朝中公卿的态度。
接二连三的阻止传国玉玺入许都,曹操这是想干什么?
是不想让汉室的天子拥有传国玉玺?
嘴上喊着要匡扶汉室实则心存异心?
若没有一个合理的解释,河北的袁绍也会趁机发难。
袁绍虽然在官渡军争失败了,但要在军争外给曹操添堵也是很容易的。
不论是曹操袁绍还是刘标,只要没自立称帝,都会扯起匡扶大汉或复兴汉室的旗子。
你嘴上能尊天子,我嘴上也能尊天子。
都是扯虎皮拉大旗,谁又会怕了谁?
就看谁的虎皮扯得好谁的大旗拉得妙,各州郡士民会更倾向于相信谁?
“可若许了刘标为楚王,遗祸无穷啊。”郭嘉又道:“若我猜得没错,刘标是想走昔日光武帝的路子。”
“封侯,称王,上尊号。”
“方今天子,不是顺位继承也不是诏命继承,而是董卓废杀少帝而立。真论起来,名不正言不顺。”
“我又听闻,刘标一直在拉拢宗室王。虽然宗室王早已今非昔比,但他们只要还是宗室王,就在各州郡王国内有不小的影响力。”
“若刘标得到了楚王的身份,必会寻机与许都决裂,最后再让其死忠以谶语劝进上尊号。”
“有光武帝和更始帝在前,只要刘标赢了天下,今后自有大儒替其辩经。”
“朝中公卿的非议亦或者袁绍的责问,明公可让文若在许都应付即可。”
“明公如今要平定凉州和益州,对朝中事难以分心也是很合理的。”
“等这风一过,也就不了了之了。”
郭嘉是懂冷处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