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玄惊得退后两步。
本只是假设试探诸葛亮的想法,没曾想诸葛亮回答得如此干脆直接。
“孔明,你,你,你......”
诸葛玄惊得说不出话来。
回答一点都不隐晦,我是支持还是不支持?
诸葛亮轻叹:“叔父,是你要问的。”
诸葛玄心中更闷。
嗯。
是我要问的。
这还是我的错咯!
诸葛玄捂着额头,心中后悔不已。
早知诸葛亮的回答会如此的直接,还不如不问。
学习孙权,装傻充愣不好吗?
一面是恩义颇重的刘表,一面是亡兄留下的子嗣,手心手背都是肉,只要选择就是错。
“孔明,你若不想去偃月城,我这就回禀使君。”诸葛玄决定快刀斩乱麻,直接从根源上杜绝。
诸葛亮指了指印绶和任命书:“若镇南将军会听叔父的劝,又岂会将印绶和任命书也让叔父带来?”
“叔父,既来之,则安之。乱世权变,不可能尽善尽美,理当应时而为。”
“更何况,义兄有图谋荆州的想法只是叔父的猜测,我方才也只是针对叔父的猜测作出的假设。”
“义兄具体会如何行事,尚不得而知。”
“世上本无烦心事,叔父何必自扰之。”
诸葛亮循循善劝,让诸葛玄心中只剩无奈。
“罢了,罢了,是我想得太多了。”诸葛玄挥了挥手:“你且回去收拾行装,然后跟我回襄阳。”
“叔父稍待,我还得带几个护卫同去。”诸葛亮淡淡一笑,又返回田间召来了几个农夫。
别看几个农夫,现在出身低微。
名字倒也响亮。
刘辟、魏延、傅肜、刘邕、邓芝、宗预。
除刘辟是诸葛亮上回去汝南助刘标时招募的,魏延五人则是诸葛亮以书佐郎身份走访南阳时“偶遇”的。
当然,这是对外的说辞。
实则是,刘标同样在给诸葛亮的往来信中提及了部分荆州俊杰的资料。
能让刘标提及姓名和才能的,即便是农夫在当地也不会寂寂无名。
诸葛亮走访数月,排除了同名同姓的,才寻觅到这五人。
“孙权犯境,镇南将军任命我为行军军师,明日一早就要跟着将军文聘和校尉霍峻前往江夏郡的偃月城。”
“你六人是留在隆中,还是跟我同往?”
刘辟是最早跟着诸葛亮的,又是孤身一人,当即应声道:“先生去哪里,我就去哪里!”
魏延五人都有家眷在隆中,不能如刘辟一般爽直。
刘邕拱手道:“先生,事太突然,我得先回去跟老母商议。”
魏延、傅肜、邓芝和宗预,也表示要先回家商议。
诸葛亮点头:“不论去与不去,半个时辰后,都来我家汇合,我也好作安排。”
魏延五人去得快,回来得也快。
家眷都搬到了隆中,其实也就回去说一声的事。
当日。
诸葛亮就带着刘辟六人,跟着诸葛玄前往襄阳城。
翌日一早。
诸葛亮就入了文聘军营,一道向偃月城而去。
另一边。
黄猗返回皖城,向刘标具述去襄阳见刘表诸事,又低头认错:“是我办事不利,请伏波将军责罚。”
黄猗很郁闷。
兴致勃勃的去襄阳,没想到被刘表给撵回了皖城。
这让黄猗很挫败。
事办不好,今后又如何能有立功的机会?
想到这里,黄猗的心情更低落了。
“无妨。”
刘标温声安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