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爹啊,我私藏传国玉玺,可都是为了让你“乘那羽葆盖车”(1 / 2)

季汉楚歌 神纹本神 1261 字 7天前

陈琳虽然在治政治军上没才能,但在章表书檄上的才能当世罕见。

在刘备详细的向陈琳陈述了孙策的生平后,陈琳只用了半个时辰就撰写了一篇长达两千字的《檄扬州英豪雄杰文》。

从前庐江太守陆康到前扬州刺史刘繇,从会稽太守王朗到庐江太守刘勋,从吴郡豪杰许贡、严白虎到丹阳豪帅祖郎、焦已,从前豫章太守诸葛玄到今豫章太守华歆等等。

扬州跟孙策有交集的英豪雄杰,不论是兵败身亡的还是兵败流离的亦或者尚未兵败的,有一个是一个,都在其列。

陈琳这篇檄文,不仅仅檄告活的英豪雄杰,也檄告死的英豪雄杰。

扬州的英豪雄杰,如林而立。

能称得英豪雄杰,又都是能得人效死力的。

孙策一路以武力征讨,虽然有霸王之雄但也失了人心。

活的英豪雄杰,畏惧孙策骁勇凶残,虽然表面恭顺但内心忌惮。

死的英豪雄杰,尚有门客死士潜伏,报旧主恩义潜伏以待时机。

陈琳以笔为刀,以文为旗,笔力强劲,文风雄浑。

相较于卖弄辞藻的酸词文士,陈琳的《檄扬州英豪雄杰文》,不仅辞藻华丽,还将将辞藻和内容完美的结合。

读起来又朗朗上口、简单易懂。

刘备惊叹不已。

徐州也有类似记室令史的文吏撰写章表书檄,然而纵观诸文吏,没有人能在撰写章表书檄上有陈琳一半的水准。

刘备尝试代入了孙策的视角,只感觉内心的郁气和怒气交集,有一种将陈琳活剐了的冲动。

若刘标在场,必然也会拍案叫绝,将这《檄扬州英豪雄杰文》,跟袁绍讨伐曹操时的《为袁绍檄豫州文》和曹操征讨孙权时的《檄吴将校部曲文》并列。

陈琳真正做到了,何为“以笔为刀,以文为旗,笑尽天下英豪雄杰。”

“陈令史才学,名不虚传。”刘备拊掌由衷而赞。

顿了顿。

刘备忽然仰天长叹。

陈琳讶然问道:“刘徐州何故长叹?若是檄文有不满意的地方,还请直言,我再更改就行。”

刘备摇了摇头:“我对陈令史的檄文,并无不满。只是想到了徐州文学凋敝、文气不存,有感而发。”

陈琳笑道:“徐州的文学虽然凋敝,但只要刘徐州有意兴文学,文气自会再来。”

刘备面有愁容:“不瞒陈令史,如今徐州安稳,士民安乐,府库也有余粮,正是兴文学的时候。”

“可难在于:我虽然想让徐州文学昌盛,但没有名仕才子能来助我。”

“我有心想请陈令史来徐州任文学主事掾,主掌徐州文事、教授诸生,又恐陈令史嫌我粗鄙,故而长叹。”

陈琳心中感动:“如今天下纷乱,有才能的士子或亡于天灾、或逝于**、或颠沛流离,我侥幸安稳,这才有了旁人过度的赞誉。”

“比起广陵张纮张子纲、东海王朗王景兴、彭城张昭张子布,我这是小巫见大巫了。”

陈琳的谦逊,让刘备忽然感到一丝羞惭,诳骗老实人终究不是值得称赞乐道的事。

刘备起身作揖:“广陵张子纲、彭城张子布,皆效力于孙策;东海王景兴又渺无音讯。”

“我知陈令史受大将军恩遇、不忍相弃,我提这等要求,是在强人所难。”

“只希望陈令史能垂怜徐州安稳不易,若来日思念故土了能应我之邀,我必扫榻相迎,助陈令史兴盛徐州文学。”

刘备这话说得巧妙。

陈琳流离北方近十年,若说陈琳不思念故土是不可能的。

不回徐州就两个理由:袁绍的礼遇以及徐州动乱不安。

刘备直接针对陈琳不回徐州的两个理由,尊重陈琳选择的同时又向陈琳表达了招揽之意。

更给陈琳找了个“思念故土”的理由!

来日陈琳不想在邺城待了,只需一句“思念故土”就可以高高兴兴的返回徐州。

陈琳心中更是感动。

“刘徐州的好意,我心领了。”

“若来日我有归乡的想法,定会为徐州的文学昌盛,略尽薄力。”

陈琳没将话说绝。

世事无常,这今后的事谁又能说得准呢?

陈琳是个很单纯的文吏,没有为谁效死忠谋前程的想法。

不论是当何进的主簿还是当袁绍的记室令史,陈琳始终都是“在其位谋其政”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