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甄别(2 / 2)

最后曹叡还是唤来中书令孙资,让他拟一份委任田豫担任散骑常侍、兼职典农中郎将的旨意——前者虽然是三品,不过是加官,后者秩比二千石,职权相当于太守,但被列为六品,给田豫这个委任既能够安抚其本人(犯了错但是升官),又能让朝廷中的人闭嘴(实权降了),顺带还能让田豫名正言顺去张罗那些良种的种植问题。

然后曹叡又开始看另一件奏报——这两年大魏事事不顺,之前有河内郡水灾,刁民造反,如今倒是不水灾了,改成长安旱灾了——留守长安帮助骠骑将军善后的刘晔上报说渭水水流明显比去年减少,当地军屯和民众耕作的时候都要费不少力气引水,加之之前作战调走不少伏兵和民夫,虽然目前收获工作还没有结束,不过肉眼可见有减产的风险,不知道今年能有多少收成。

这份奏报里面话里话外都是打预防针,考虑到刘晔平日里都是对自己满口迎和(历史上刘晔巧妙奉迎各方,遭人诋毁,曹叡特地用与自己相反的意见来问他,果然被满口附和,因此疏远刘晔。刘晔也因而发狂),能送上这种奏报来,那八成实际情况比奏报上的还要糟糕。

所以曹叡最后还是回复对方减产是正常的事情,大家一起克服一下,好在之前讨伐蜀汉取得了一些进展,也烧毁了对方的田地,所以对方来年肯定没力气进攻关中,大家只需安心恢复生产即可。

在处理完所有奏报后,曹叡揉了揉太阳穴,又喝了杯糖水平复心情,心中暗忖这天子真是不容易当,内忧外患接连不断。朝中大臣虽然个个都有为国分忧的心思,可惜小算盘也打得啪啪响,而那些没什么自己心思的臣子又往往脾气比较臭,比如前不久卫尉辛毗就劝解自己不该修缮宫殿,说什么“我听说蜀国在训练兵马,吴国也通过其买马,似乎要扩充实力。‘备豫不虞,为国常道’,如今国内连年作战,又有粮食欠收的迹象,大兴土木有透支国力的风险,愿陛下以国家为重”。

自己虽然知道他是为国着想,但也不该让自己住在老旧的宫殿里嘛,大魏天子住在跟边陲小国国主一样的宫殿里面,那怎么体现地出大魏是继承汉室禅让的正统呢?

再说帝王的首都大兴土木,住在都城的老百姓也会分享这份荣耀,此刻趁着国力强盛修筑宫殿,也省得后世再劳民伤财,苦一苦百姓,骂名朕来担当,以后子孙也不需要考虑这些问题,岂不好么?

想到这里,曹叡又让孙资拟了另一份旨意,让辛毗带着粮食去长安赈济可能出现的灾情,再令国内不在一线的部队削减开支,让大魏百姓休养生息,等积蓄一年,明年再战。

———武昌———

相比一头烦恼的曹叡,孙权最近的心情倒是不错。

虽然年初称帝的进程被打断了,不过蜀汉为了换取他让步送来的良种还是很有诚意的,这批种子被种在豫章郡(今南昌地区),受到了妥善的照料。负责此事的官员送来一批样品,在去除谷壳后这些米粒稻粒颗颗饱满,宛如精心雕琢的玉珠,圆润而富有光泽,甚至在阳光的照耀下会反射温润的金色光芒,与以往那些略显干瘪、色泽暗沉的旧品种水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