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鸳鸯阵(2 / 2)

“这不就是竹子么?”

这种被戚继光在书中长篇描述的武器最大的作用居然是壮胆,并专门强调了“若精兵风雨之势,则此器为重赘之物矣”。不过吴懿倒没有因此就擅做改变,他自问不是什么兵法大家,也没本事写什么兵书,戚继光说的精兵怕不是跟自己认知中的精兵也不是一回事儿,既然现在是练兵,竹子又不难找,那就弄点竹子看看效果吧。

于是吴懿的山寨鸳鸯阵就成了现在这副模样:两名持有大型盾牌的士兵在前,持有小型盾牌和环首刀的士兵在侧,再然后是两名身体强壮的手持竹竿的士兵(因为天冷,竹子的叶子都凋零了,但竹子本身还是翠绿色,也有一些残留的叶子),两侧则是手持长矛的士兵,在他们中央是几名弩手,由于没见过八杈棍(其实就是镗钯),吴懿最终把它理解成了“四面八方都有很多叉的棍子”,接到甲方这种含糊不清的要求的蒲元最后硬着头皮做出来的玩意非常像狼牙棒。

而吴懿让人演练了一下后居然觉得这玩意似乎很好用,尤其是面对那些身披重甲的敌人,如果真有敌人靠着身上的铠甲强行冲开竹竿的干扰,那么这狼牙棒肯定能给对面一个惊喜。

在以往分成两组的内部对抗中,吴懿发现按照纪效新书阵法布置的阵型果然比原本的惯用阵型战绩好一些,甚至还有一些书上没说的优点——比如由于阵型分散,所以就算遭到远程攒射也能减少伤亡,若是敌人集中火力打击其中一只小队,即使能对这只小队造成严重杀伤,其他小队也能趁机突进接敌,而接敌后,狼筅也确实可以干扰对方的应对,方便己方的长矛手寻找战机。弩手在这种环境下可以抵近射击,命中率也大大提高。

不过这种情况下,什长和伍长的作用也大大凸显,这种军阵下,指望将领的命令兼顾到每个士兵的行动已经是非常不现实的事情了,带队的将军只能给一个大概的进攻方向,然后就是命令前进和撤退,具体作战细节全靠小队发挥,这也意味着小队有着更强的主观能动性。

传统军阵中,士兵们站位密集,相互之间也可以增添勇气,而这种鸳鸯阵,士兵之间站位相对而言更加分散,视野也更好,这意味着他们可以更好地观察战局,并很容易意识到自己的袍泽正在承受伤亡——这也是为什么“戚继光大家”要强调防止士兵逃跑。

吴懿越照着书中操练,拉着队伍实战一下的想法就越强烈,可惜由于地处成都,短期内这支部队都不可能开往前线,所以吴懿只能内部操练,连周围的山贼都没得剿——成都附近最后一支山贼于两年前就被剿灭了,想找山贼就要去巴郡、江州之类的地方,而带着这么一只部队长途跋涉去剿匪无疑是非常不划算的。

所以吴懿只能继续玩内部对抗的把戏,并试着让工匠们打造一种能跟着马匹机动的抛石机。马谡之前在街亭的作战方法给了汉军将领们极大的启发,很显然在弓箭有射程极限的情况下,一台可以随军机动的小型抛石机可以有效打乱敌方部署,再次得到甲方离谱要求的蒲元最近已经有了掉头发的趋势,不过依然在努力尝试打造足够小而且足够灵活的抛石机。

他翻了翻那本丞相给他的《投石机设计制作》,然后在里面找到一种叫“旋风炮”的器械,据说可以用骆驼驮着到处跑,可惜书中只是作为一则趣闻简略记载,并没有任何结构图,所以全靠蒲元自己摸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