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简介
晁错(约前200年~前154年),字长君,颍川郡(今河南省禹州市)人,西汉时期着名的大臣、学者、政治家、文学家。晁错年少时便展现出非凡的才华,师从张恢学习申不害、商鞅的刑名之术,后来又受汉文帝之命,前往齐地向伏生学习《尚书》,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在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晁错以其卓越的政治才能和深刻的政论文章,为西汉王朝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由于他坚决主张削藩,触动了诸侯王的利益,最终在吴楚七国之乱中被冤杀。晁错的政治思想和文学作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后世誉为“西汉鸿文”的代表人物之一。
二、人物生平
1. 少年求学
约公元前200年,晁错出生在颍川郡(今河南省禹州市)的一个书香门第。他自幼聪明好学,对学问有着浓厚的兴趣。年少时,晁错师从张恢学习申不害、商鞅的刑名之术,深受法家思想的影响。刑名之术强调法律的作用和权力的集中,这对晁错后来的政治思想和治国理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学成入仕
汉文帝二年(前178年),汉文帝为了选拔贤才,下诏征召能文善书之人。晁错因通晓文献典故,被选为太常掌故。后来,汉文帝又欲求天下治《尚书》学者,便派遣晁错前往齐地向伏生学习《尚书》。伏生是当时的《尚书》大家,晁错在伏生的指导下,深入研究了儒家经典《尚书》,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学成归来后,晁错被任命为太子舍人,后来又迁升为博士。
3. 太子智囊
在担任博士期间,晁错上《言太子宜知术数疏》,陈说太子应通晓治国的方法。这篇奏疏得到了汉文帝的赞赏,晁错因此被拜为太子家令。晁错能言善辩,善于分析问题,深得太子刘启的喜爱和信任。太子家称他为“智囊”,对他言听计从。在太子家令的任上,晁错为太子出谋划策,对太子的成长和政治素养的提升起到了重要作用。
4. 献策御边
汉文帝前十一年(前169年),匈奴屡侵边境,侵扰狄道。文帝发兵征讨,但未能彻底解决问题。晁错乘机向文帝上了《言兵事疏》,提出“以蛮夷攻蛮夷”的观点。他主张利用匈奴内部的矛盾,联合一些弱小的匈奴部落共同对抗强大的匈奴主力。同时,晁错还指出对匈奴的作战中器械要坚固锋利,士卒要精兵劲卒,将领要精通军事,君主要选择良将。文帝很赞赏晁错的观点,但并未采纳他主动出击的建议。
随后,晁错又向文帝上了《守边劝农疏》,提出用经济措施鼓励移民实边,以抵御外患。文帝采纳了这一建议,并命晁错制定具体的实施措施。晁错又上《募民实塞疏》,对如何安置移民生活提出了具体的措施。这些措施的实施,有效地加强了边疆的防御力量,为汉朝的稳定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5. 汉廷策问
汉文帝前十五年(前165年),文帝令大臣们推举贤良、方正、文学之士,晁错被推举为贤良。文帝亲自出题,就“明于国家大体”等问题进行策问。晁错在对策中深入分析了国家面临的形势和问题,提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建议。他的对策得到了文帝的高度评价,被升为中大夫。此后,晁错多次上书文帝,提出削藩和改革法令的建议。虽然文帝并未完全采纳他的建议,但对他的才能表示了充分的赏识。
6. 景帝宠信
汉文帝后元七年(前157年),文帝去世,太子刘启即位,是为汉景帝。景帝即位后,对晁错更加宠信,提拔他为内史。晁错多次单独晋见景帝,议论国家大事。景帝对他言听计从,宠信程度超过了九卿。许多法令都是经晁错之手修改订立的。然而,晁错的强势作风也引起了丞相申屠嘉等人的不满和忌恨。申屠嘉曾以晁错擅自凿开庙墙为由,报请景帝处死晁错。但晁错提前得到消息,申屠嘉未能得逞,不久便患病而死。申屠嘉死后,景帝提升晁错为御史大夫,位列三公,地位愈加显贵。
7. 进言削藩
景帝二年(前155年),晁错向景帝再次陈述诸侯的罪过,请求削减封地,收回旁郡。他上疏《削藩策》,指出:“今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之,其反迟,祸大。”景帝采纳了晁错的建议,下令削夺赵王的常山郡、胶西王的六个县、楚王的东海郡和薛郡、吴王的豫章郡和会稽郡。这一举措触动了诸侯王的利益,引起了他们的强烈反对和怨恨。
8. 七国之乱
景帝下达削藩令后,吴楚等七国以诛晁错为名联兵反叛,是为吴楚七国之乱。景帝闻知消息后,与晁错商量出兵事宜。晁错建议景帝御驾亲征,自己留守京城。然而,这一建议并未得到景帝的采纳。时逢窦婴入宫求见景帝,请求召见袁盎。袁盎曾当过吴国丞相,对吴楚七国的情况较为了解。景帝问计于袁盎,袁盎认为只要斩晁错,派使者宣布赦免七国,恢复被削夺的封地,就可以消除叛乱。景帝默然良久后,决定牺牲晁错以换取诸侯退兵。于是封袁盎为太常,要他秘密整治行装出使吴国。
袁盎献策十多天后,丞相陶青、中尉陈嘉、廷尉张欧联名上书弹劾晁错提议将晁错满门抄斩。景帝批准了这道奏章。此时晁错毫不知情仍穿着朝服准备上朝议事。景帝派中尉到晁错家下诏骗晁错上朝。车马经过长安东市时中尉停车向晁错宣读诏书将其腰斩。晁错死后校尉邓公从前线归来汇报军情景帝询问交涉进展。邓公认为诛杀晁错并不能平息叛乱反而为诸侯王报了仇。景帝深以为然但为时已晚。
三、成就和影响
1. 政治贡献
重农贵粟
晁错力主振兴汉室经济,汉文帝十二年(前168年),他上了一篇《论贵粟疏》。这篇疏继承了贾谊的重农思想,强调重农抑商。晁错在这篇疏中细致地分析了农民与商人之间的矛盾以及农民流亡、粮食匮乏的严重状况。面对商人势力日趋膨胀、农民不断破产的局势,晁错提出重农抑商、入粟于官、拜爵除罪等一系列主张。他建议文帝采取两个方面的措施:一是贵五谷而贱金玉;二是贵粟。这些措施对当时发展生产和巩固国防都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文帝接受了这些建议并付诸实施。
接着晁错又给文帝上了一篇关于减收农民租的疏。他主张务农桑、薄赋敛、广蓄积;要求统治者的政治活动不要影响农时;满足人民的欲望给老百姓以看得见的物质利益。这些措施的实施有效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为汉朝的繁荣稳定奠定了物质基础。
移民实边
对于匈奴的侵扰和西汉王朝中央政府的消极和亲政策,晁错和贾谊一样都表示不满。晁错对匈奴的态度比较强硬,最初主张武力平定但这一建议未被文帝采纳。后来晁错仍主张积极备战提出移民实边的策略。汉文帝前十一年(前169年),晁错给文帝上了一道《言兵事疏》提出了\"以蛮夷攻蛮夷\"的观点。虽然文帝未采纳这一建议但晁错并未放弃。他又向文帝提出了积极防御的策略即《守边劝农疏》和《募民实塞疏》。在《守边劝农疏》中,晁错分析了秦王朝戍边政策的失误以及匈奴民族活动的特点提出了\"徙民实边\"的主张。为了使募民徙边的工作做得更好晁错在《募民实塞疏》中又提出了两条具体建议:一是对安置移民生活提出具体措施;二是学习古代方法将移民按军事建制严格组织起来。同时晁错又在《论贵粟疏》中建议全国百姓向边塞输纳粮食以换取一定爵位或用以赎罪这叫纳粟授爵。这些措施的实施不仅加强了边疆的防御力量而且为汉朝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