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也时常怀念在霍芬海姆的日子,看台上的球迷也毫不吝啬自己的掌声与欢呼。
几人眼含热泪,不断的向看台挥手鞠躬,博尼梅尔也上前跟几人握手拥抱,赛前的气氛看上不像焦点战,更像是表演赛一般。
可到了比赛开始后,气氛瞬间为之一变,球迷们也不再为了已经是拜仁球员的几人鼓掌欢呼了,哪怕他们表现的出色。
霍芬海姆的人也像看到死敌一般毫不手软,纽豪斯甚至几度在中场刚拿球就被放倒在地,他也没有抱怨,更不会去责怪对面。
毕竟对于霍芬海姆来说,中场的纽豪斯和施拉姆可是绝对的枢纽,瓦申巴赫更多的是承担一些防守性的任务。
博尼梅尔这场比赛防守时是442,进攻时是433,史密夫可以不用频频回撤参与防守,他在锋线上随时准备给拜仁致命一击。
因为有卡恩的存在,博尼梅尔在防守时更加大胆的采用了压迫式的防守,这也是为什么纽豪斯在中路频繁的被放倒在地的原因。
施拉姆这场比赛被阿利斯塔安排在了拖后中场的位置上,这个位置上的球员按照常威的说法,就是自由人,原本就应该在这个位置上大放异彩的贝肯鲍尔,由施拉姆成为载体后也成长的极其迅速。
仅仅一个赛季,他就坐稳了拜仁的首发位置,更是在多次重要的比赛中有亮眼的表现。
虽然不是第一次与他交手,可作为主力出场,霍芬海姆的确还是第一次面对首发的施拉姆。
双方的战斗更多的是发生在中场,不过远道而来的拜仁防守的姿态做的更足一些,霍芬海姆攻势更猛一点,尤其是右边路的史密夫。
上半场他在右路多次突破给拜仁的后防线带来了巨大的麻烦,好在施拉姆在中路的补位十分的迅速,这才没有在上半场丢球。
而拜仁的攻势基本上在中场就被化解的七七八八,一旦打到禁区内的时候,桑切斯和梅策尔德的联袂绞杀让维尔伦没有占到半点便宜。
说起来也是凑巧,原本双方各有一名克洛泽的载体,霍勒和豪克,但偏生他们两人也都转会离开了,碰到这种硬桥硬马的比赛,他们两人一般都能发挥出巨大的作用。
很可惜维尔伦和米夫塔里都不以头球见长,米夫塔里是身高不够,维尔伦是不擅头球,所以两队的进攻大多都以地面为主。
僵持了半场,双方抱着0比0的比分进入了中场休息。
易边再战,双方仍然没有太多的调整,看台的球迷也不着急,只要主队不丢球,对于拜仁这样的队伍,一场平局他们也可以接受。
可这样的结果,双方都不是很想接受,两边的教练在下半场都做出了相应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