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欢而言,反腐败并非目的,只是稳固权力的手段而已。在权力与腐败的天平里,他很自然地把砝码放进权力的秤盘里,只要不威胁其统治,任何腐败都是可以容忍的。
另外,下属的忠诚度,往往重于下属的腐败度。只要下属是忠诚的,腐败是可以忽略不计的,甚至宁要听话的腐败下属,也不要不听话的廉洁下属。
正因为如此,反腐败不过是整治不听话的下属的借口与工具。而高欢包庇权贵贪腐的后果,就是导致统治内部的不和谐,其下属将领竟然为了金银财宝,而私自放走高欢的宿敌宇文泰。
话说在邙山战役中,高欢大败西魏军队,随后又令将领彭乐去追杀宇文泰。宇文泰被他追杀得狼狈不堪,边跑边在马上向彭乐苦苦哀求:“你是不是傻了,今天你杀掉我,明天你还有用吗?为什么不马上还营,把我丢下的那些金银宝物一并取走呢?我现在还有一口袋黄金,只要你让我走,都扔给你。”
彭乐一听这话,果断舍掉了宇文泰,将宇文泰扔过来的一袋黄金收好,然后赶紧跑回至宇文泰丢弃的营帐中,将他来不及带走的金银财宝打包成一大袋放在马上,回去向高欢复命。
高欢知道了彭乐因为一袋黄金就放走了宇文泰,被彭乐气得不行,他咬牙切齿,抓住彭乐的头就往地上用力撞,好几次举起刀要砍死他,然而终究因为杀死彭乐也无济于事而没有下杀手,高欢又一次错失了杀掉宇文泰的大好时机。
高欢没有下狠心杀彭乐,另一个原因是因为此次战斗中,彭乐非常勇猛,他擒斩西魏大小督将四十余人,其中不乏包括元规这样的西魏宗室,将俘虏用一根绳子绑了回去,可以说是把宇文泰的老婆本都给打没了。
但高欢实在是气不过,当着众将的面,将三千匹绢压在他背上,直到眼看彭乐快要没气了,才对他说:“本王念你杀敌有功,这些绢就作为你在此战中的奖赏。此后,你一定要誓死效忠,为这次过错赎罪,不能再放跑一个西魏人。”
高欢本人也是猜到彭乐的为人,你要说他是个憨憨吧,他又能听懂宇文泰话中隐藏的“兔死狗烹”的意思,你要说他不憨吧,他又能当着众人的面放跑了自己的死敌,难道他就不怕主公一怒之下砍了他?
高欢能看透彭乐,也许是彭乐也是看透了高欢,以高欢神武的用人水平和能力,是舍不得杀他,也不屑于杀他。
彭乐给自己定的人设就是“憨粗”,就如历史上樊哙、张飞之流,对于这样一个没有“政治前途”的人,高欢自然不会忌惮。
这不得不说,彭乐和高欢都是观人于微,察人之准。彭乐深知高欢不会杀自己,高欢也了解彭乐在自己有生之年,都不会背叛自己的。
只是两个棋逢敌手的强大对头人生存在同一时代中,高欢数次失去击杀对方的机会,这样就让宇文泰从此有了翻身的机会,对高欢这个宿敌进行反击,双方在积蓄力量后又再次展开生死大战。
“末将王遵高王训导,叩谢高王不杀之恩!”彭乐捡回性命,连忙叩头谢恩。他抱着高欢赏赐的绢布灰溜溜回家去。